1.选择题- (共3题)
1.
(题文)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uān)对称(chèn) 池沼(zhāo)邱壑(hè) 阑干(lán) |
B.嶙峋(lín) 宽敞(chǎnɡ)摄影(shè) 镂空(lòu) 松柏(bó) |
C.琢磨(zhuó)广漆(qī) 斟酌(zhēn)称心(chèn)蔷薇(qiánɡ) |
D.蔓延(wàn) 盘曲(qǔ) 鉴赏(jiàn)庸俗(yōnɡ)玲珑(lónɡ) |
3.
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B.设计师们自出心裁,设计的服装异彩纷呈,很富有时代特色。 |
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 |
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理解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⑶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⑹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也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题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文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第一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小题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⑶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⑷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⑸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⑹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也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题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 B.讲究色彩的绚丽 |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 D.讲究结构严谨 |
【小题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小题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看法。
5.
主题阅读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小题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的要求。
【小题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小题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
【小题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小题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小题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的要求。
【小题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小题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
【小题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小题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3.语言表达- (共1题)
4.综合性学习- (共3题)
7.
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____________。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____________。
8.
班里举行“我眼中的苏州园林”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其中的两个活动。
(1)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你知道吗?
(2)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名句、诗词、俗语。写出其中的一句。
(3)活动结束,请你就这次活动做一总结。
(1)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你知道吗?
(2)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名句、诗词、俗语。写出其中的一句。
(3)活动结束,请你就这次活动做一总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