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ABCD中BC为
圆弧,圆弧半径为R,CD部分水平,末端D点与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逆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A到C的竖直高度为H,则( )



A.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送带速度v有关 |
B.小滑块不可能返回A点 |
C.若![]() ![]() |
D.若![]() ![]() ![]() |
2.
一平行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3.
如图所示,空间有两个等量的异种点电荷M、N固定在水平面上,虚线POQ为MN连线的中垂线,a、b为关于POQ对称的两点,且aPb在一条直线上,一负的试探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P点运动到Q点,其轨迹为图中的实线,轨迹与MN连线的交点为A。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势
B. 电势
C. 电场强度
D. 电场强度

A. 电势

B. 电势

C. 电场强度

D. 电场强度

2.多选题- (共4题)
4.
A、B两物体在平直轨道上,t=0时刻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0~6s内物体A在物体B前面运动
B. t=6s时物体B追上物体A
C. 阴影部分面积为A、B两物体相遇之前的最大间距
D. t=12s时A、B两物体相遇

A. 0~6s内物体A在物体B前面运动
B. t=6s时物体B追上物体A
C. 阴影部分面积为A、B两物体相遇之前的最大间距
D. t=12s时A、B两物体相遇
5.
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低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对水平面倾角为
(如图),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若质量为m的火车转弯时速度小于
则( )




A.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
B.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
C.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小于mgcosθ |
D.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mgcosθ |
6.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
和
,分别固定在x坐标轴上,其中Q1位于
处,Q2位于
处,在x轴上( )






A.场强为0的点只有1处(不考虑无穷远处) |
B.在![]() |
C.质子从![]() ![]() |
D.在![]() ![]() |
7.
如图所示,两根光滑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最大阻值足够大),导轨的宽度L=0.5m,空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1T,电阻
的金属杆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杆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vm,不计导轨电阻,则有( )



A.R越大,vm越大 |
B.金属杆的最大速度大于或等于20m/s |
C.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恒力F所做的功等于电路中消耗的电能 |
D.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后,金属杆中电荷沿杆方向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e与恒力F成正比 |
3.解答题- (共2题)
8.
如图所示,AB为光滑的水平面,BC是倾角为α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体固定不动,AB、BC间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轨道相连,一条长为L的俊宇柔软链条开始是静止地放在ABC面上,其一端D至B的距离为L-a,其中a未知,现自由释放链条,当链条的D端滑到B点时链条的速率为v,求a。

9.
如图所示,在真空箱重,
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
处有足够大的薄板介质,薄板介质平面垂直y轴厚度不计,薄板介质上方区域存在平行x轴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方向为x轴负方向。原点O为一
粒子源,在xy平面内均匀发射出大量
粒(电荷量为q,质量为m,重力可忽略),所以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1800范围内,已知沿x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打在薄板介质上P点,P点坐标为
,求: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速度v;
(2)薄板介质被粒子击中区域的长度L;
(3)如果打在薄板介质上的粒子穿过薄板介质后速度减半,方向不变,求粒子在电场中能过到达y轴上离薄板介质最远点到原点O的距离。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及速度v;
(2)薄板介质被粒子击中区域的长度L;
(3)如果打在薄板介质上的粒子穿过薄板介质后速度减半,方向不变,求粒子在电场中能过到达y轴上离薄板介质最远点到原点O的距离。
4.实验题- (共1题)
10.
如图为某同学用来“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让入射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记下落地点;再让入射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斜槽末端与静止靶球发生对心碰撞后均做平抛运动,记下落地点。由于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所以可用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代替平抛初速度。实验中此同学用天平测得入射球质量为m1,靶球质量为m2。图中O点为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M、P、N为两球平均落点位贸。则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2)如果测得m1·OM+m2·ON近似等于________,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m1<m2 |
B.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
C.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且两球在碰撞前瞬间球心等高 |
D.实验中需要测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