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在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
B.牛顿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
C.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已经加速度 |
D.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2.
在天文观测中,因为观测视角的问题,有时会看到一种比较奇怪的“双星”系统:与其它天体相距很远的两颗恒星,在同一直线上往返运动,它们往返运动的中心相同,周期也一样。模型如图所示,恒星A在
之间往返运动,恒星B在
之间往返运动,且
,
,现观测得它们运动的周期为T,恒星A、B的质量分别为M、
,万有引力常量G,则()

A.
B.
C.
D.






A.

B.

C.

D.

3.
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对称地放在一个无限大的平面的两侧(两点电荷未画出),O点是两点电荷连线与平面的交点,也是连线的中点。在平面内以O点为圆心画两个同心圆,两圆上分别有a、b、c、d四个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
B.若某个检验电荷只在此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c点和d点,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
C.带正电的检验电荷从a点在平面内移动到d点电势能一定减小 |
D.检验电荷可以仅在此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在此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
2.多选题- (共3题)
5.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大小为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
(位置速度)图像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






A.在![]() ![]() |
B.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 |
C.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 |
D.图线![]() |
6.
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段是对称的曲线,
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在![]() ![]() ![]() ![]() ![]() ![]() ![]() |
C.粒子在![]() ![]() |
D.在![]() |
7.
半径为a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的导体直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
。圆环水平固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平行于直径CD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开始,杆的位置由
确定,如图所示,则( )




A.![]() ![]() |
B.![]() ![]() |
C.![]() ![]() |
D.![]() ![]() |
3.填空题- (共1题)
4.解答题- (共2题)
9.
如图所示,质量为
在足够长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水平,木板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一个质量为
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静止于A的左端,小物块B与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给小物块B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大小为
。求:木板A与小物块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之比(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取
)。








10.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c为圆心,在圆上a点有一粒子源以相同的速率向圆面内各个方向发射多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
的带电粒子。当圆形区域存在垂直于圆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时,沿ac方向射入的粒子从b点离开场区,此过程粒子速度方向偏转了
。若只将圆形区域内的磁场换成平行与圆面的匀强电场,粒子从电场圆边界的不同位置射出时有不同的动能,其最大动能是初动能的4倍,经过b点的粒子在b点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粒子源发射粒子的速率
及从b点离开磁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
(2)电场强度的方向及大小。



(1)粒子源发射粒子的速率


(2)电场强度的方向及大小。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