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悴   锋芒必露
B. 鲜为人知   可歌可气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C.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D.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悴   锋芒毕露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
D.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彷徨:犹豫不决。
3.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告(qìng)  甲(kuī)   鸣(áo)    相得益(zhāng)
B. 劲(qiú)  数(jī)    吞(shì)   义愤填(yīng)
C. 语(lán)  抽(chù)   杂(rǒng)    略胜一(chóu)
D. 骨(biān) 阴(mái)   悲(chuàng)   然而止(jiá)
4.
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决定方案时,要有(  )的胆识,又要有(   )的判断。
A. 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
B. 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 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
D. 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5.
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课内阅读

说和做(节选)

①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

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④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⑤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作者多次叙写当时的紧张形势,请仔细体会这样写的意图。
【小题2】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小题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小题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小题3】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小题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3.对比阅读(共1题)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辞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及鲁肃寻阳________
③然今汝者________
④力改习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4.语言表达(共1题)

9.
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你也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闻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5.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