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如图所示,轻绳OA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的水平横杆PQ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地上升到图中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F、环与横杆的静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力N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F增大,f不变,N增大 | B.F增大,f增大,N不变 |
C.F减小,f减小,N不变 | D.F减小,f增大,N减小 |
2.
如图所示,弹簧秤右端用绳子系在墙上,左端一人用力拉,发现弹簧秤读数为100N,若右端也改为用人拉且弹簧秤读数不变,则( )


A.左右两人用力大小各为50N |
B.右端用力大小仍为100N,左端不需用力 |
C.左右端两人用力均为100N |
D.弹簧秤两端所受力大小相等,但其大小不一定是100N |
3.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力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有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的作用后()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N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N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4.
在玉树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题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4N |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0×105N |
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
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
6.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 | B.不一定相碰 |
C.一定不相碰 | D.无法确定 |
7.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则在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
2.选择题- (共4题)
3.多选题- (共4题)
1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微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可能增大 |
B.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增大 |
C.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一定增大 |
D.物体在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一定增大 |
14.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共点力F1和F2大小不同,夹角为θ,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
A.合力F可能沿F1和F2夹角的角平分线 |
B.保持F1和F2的大小不变,夹角θ增大,合力F一定减小 |
C.保持夹角θ不变,若F1和F2中的一个减小,合力F一定减小 |
D.保持夹角θ不变,F1和F2同时增大一倍,合力F也增大一倍 |
15.
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 )


A.两地重力加速度是gA>gB | B.mA<mB |
C.两地重力加速度是gA=gB | D.mA>mB |
4.解答题- (共2题)
16.
在某部队的演习中,一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现把空降简化为如下过程:空降兵出飞机舱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了4s后,打开伞包匀速下落200m,接着以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敌方”的地面,着地时速度为5m/s,g取10m/s2. 求:
(1)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
(2)空降兵打开伞包匀速下落的时间.
(3)空降兵从离开飞机舱到着地的时间.
(1)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距离;
(2)空降兵打开伞包匀速下落的时间.
(3)空降兵从离开飞机舱到着地的时间.
17.
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静止不动,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动雪橇,力的大小为100N,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4s内雪橇的位移大小。
(1)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2)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4s内雪橇的位移大小。

5.实验题- (共3题)
18.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2)图乙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2)图乙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
19.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且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D.在实验中O点位置不能变
E.细绳可以用弹性绳代替
其中不正确的是__(填入相应的字母).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且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D.在实验中O点位置不能变
E.细绳可以用弹性绳代替
其中不正确的是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0.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A、B、C、D、E、F),如图2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m/s2;(计算结果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合外力F的关系,应用了_________法的科学方法;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3所示,则图中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线的末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A、B、C、D、E、F),如图2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m/s2;(计算结果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合外力F的关系,应用了_________法的科学方法;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3所示,则图中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图线的末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砂和砂桶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