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九亭中学2017-2018学七年级(下)数学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9069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9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B=,若沿图中虚线剪去∠B,则∠1+∠2=(  )
A.B.C.D.
2.
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cm和22cm,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
C.35cm或22cmD.15cm
3.
如图,在△ABC与△DEF中,给出下列六个条件:(1)AB=DE;(2)BC=EF;(3)AC=DF;(4)∠A=∠D;(5)∠B=∠E;(6)∠C=∠F,以其中三个条件为已知,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  )
A.(1)(2)(3)B.(1)(2)(5)
C.(1)(4)(6)D.(2)(3)(4)
4.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5㎝,8㎝
B. 8cm,8cm,18cm
C. 0.1cm,0.1cm,0.1cm
D. 3cm,40cm,8cm.
5.
如图,OC平分∠AOB,CD∥OB,若OD=3cm,则CD等于(    )
A.3cmB.4cmC.1.5cmD.2cm

2.填空题(共11题)

6.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9cm。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
7.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
8.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AOB=∠,需要证明△COD和△,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_______
9.
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已知∠A=,∠E=则两条斜边相交所成的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
10.
如图,在△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并且CD、BE交于点P,若∠A=,则∠BPC=_______.
11.
如图,在△ABC中,∠C=,点D在AB上,BC=BD,DE⊥AB交AC于点E,△ABC的周长为12,△ADE的周长为6,则BC的长为_______
12.
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处,已知∠1+∠2=,则∠A=_______.
13.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过D作BF的垂线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则∠ABC=∠CDE=,BC=CD,∠1=_______,所以△ABC≌_______,若测得的长为35米,则长为_______.
14.
等腰△ABC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1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7cm,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16.
如图,中,,沿过点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则的周长为______.

3.解答题(共6题)

17.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厘米,点E在边AB上,且AE=4厘米,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2秒后,EP与PQ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t为何值时,能使得△EPB与△CQP全等?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18.
如图,在△ABC中,AB=AC,PB=PC,试说明AD⊥BC的理由
19.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是∠ABC的平分线,已知∠ABC=,求∠AOB的度数。
20.
如图,在△中,,延长线上一点,.
求证:△为等腰三角形.
21.
如图,∠DCE=90°,CD=CE,AD⊥AC,BE⊥AC,垂足分别为A、B.试说明AD+AB=BE.
22.
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填空题:(11道)

    解答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