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6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1iào) 追(shù) 大大悟(chè) 声匿迹(xiāo)
B. 褓(qiǎng) 劣(zhuō) 然而止(jiá) 相辅相(chéng)
C. 猎(shǒu) 回(yū) 不知所(cuó) 叹为止(guān)
D. 苍(jìng) 石(rǔn) 风云变(huàn) 格物致(zhì)

2.字词书写(共1题)

2.
请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汉字,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少壮猛志逸四海

3.诗歌鉴赏(共1题)

3.
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①迥,远。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喜鹊的歌

①在草未葳蕤、群山绵延的陕南乡村,枝头的喜鹊如花中牡丹、林中翠柏,足以登上鸟类的封面。

②喜鹊叫,好事到。听见喜鹊喳喳叫,心中陡然生出一份美好,心际一下就亮堂起来。喜鹊唱响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也唱响寻常日子里最明媚的部分。

③喜鹊比乡间的唢呐手更容易找到喜庆,音浪汹涌的双腮,盈满风调雨顺,盈满五谷丰登,也盈满国泰民安。在我小的时候,每每听到竹林传来喜鹊的叫声,奶奶总是碎步生风,从屋里跑出未,站在院子里,双手反剪一动不动地听这从技头落下的鸟鸣。就像是一对故交,她在低处望着喜鹊,喜鹊在高处望着她,空气中似乎有丝丝缕缕的甜,奶奶的满头银发被风轻轻拂起,叶缝透出的阳光洒满她的面庞,难得一见奶奶那份专注而神往的表情。

④一只喜鹊和一位老人就这样彼此凝望,我站在奶奶身边,喜鹊站在那棵杏树上,杏花开得灿烂,雪白的杏花映着喜鹊的乌黑的羽毛,喜鹊乌黑的羽毛映着更高远的蓝天,喳喳的叫声伴着逐风飘落的杏花,和煦的春光里,奶奶动情地听着,望着。尽管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我知道这一刻很美好,能让奶奶丢下手上的针线活,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晌午,在鸟语花奋香打开心门,将喜鹊的叫声热情地迎进来。

⑤多少年之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记得杏树枝头的那只喜鹊如何拨动银发奶奶少女般的情思,让她忘记日子里的琐碎,让她从这再平常不过的叫声里捕捉到一份莫名的感动与美好。

⑥喜鹊在叫,好日子一天接着一天。二十多年前的盛夏,我早早出门,步行几十里去镇上的中学,那是中考之后发榜的日子。那一天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出门的时候,母亲站在门前送我,我能感受到地目光灼热,比盛夏早晨的阳光更滚烫。待我午后回到家时,母亲依然站在屋外的院场里,……她浅声道,喜鹊叫个不停呢,今天喜鹊叫个不停呢!声音一声高过一声,渐渐盖住了喜鹊的叫声。就在母亲焦急的等待中,红椿树上的这只喜鹊或许也在远远地望着我,它看见乡村小道上我欢快的步态,看见我满脸的喜悦,看见我握在手里的成绩单已经被汗水浸湿。于是,这只喜鹊赶在我之前回到家里,将这个喜讯叽叽喳喳捎给站在门前的母亲。

⑦多少年之后,我问起母亲,那一天,你真的听见喜鹊的叫声了吗?母常笑着说,我是在心里听见的。

⑧直到现在,房头的那棵红椿树依然枝繁叶茂,奶奶屋外竹林里的那棵杏树年年早春繁花盛开。喜鹊依然从一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像乡间的信使,用悠扬的叫声,为奶奶和已经跟奶奶一样生出满头银发的母亲,带回一个一个好消息,为这个村庄带回一个一个惊喜,为村庄里的每一个人带回一份一份感动。喜鹊成了村庄里一切美好的象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在麦浪翻滚的时候,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总是站在枝头喳喳叫。这声音比锣鼓动听,比唢呐动听,比山歌动听,这声音将一切美好和不美好都化作高挂在心空的一道彩虹。

只要心中住着一只喜鹊,每天都艳阳高照,每天都看见村庄的上空铺满鲜花和云彩。日子就应该这样过,在喜鹊喳喳不停的叫声里,我们抬起头,看见山花烂漫,看见天空高远,看见一只喜鹊从村庄上空飞过,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洒满阳光和笑意。

(文/吴昌勇,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小题1】围绕“喜鹊的歌”,作者回忆了哪两个场景?
【小题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按照括号中的要求,揣摩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1)她浅声道,喜鹊叫个不停呢,今天喜鹊叫个不停呢!(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喜鹊依然从一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像乡间的信使,用悠扬的叫声,为奶奶和已经跟奶奶一样生出满头银发的母亲,带回一个一个好消息,为这个村庄带回一个一个惊喜,为村庄里的每一个人带回一份一份感动。(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题4】理解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5】补写出第⑥段午后回到家,母亲等待我的情景。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变色龙输在会变色

①变色龙起源于非洲大陆,最初是一种生活在地面的小型灰色爬行动物,后来才缓慢进化成树栖蜥蜴。

②变色龙的变色功夫取决于皮肤的三层色素细胞:最内层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可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鸟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体表颜色的多种变化,变色龙就能不露声色地融入周围环境之中,既隐藏自己,又能捕捉猎物。

③尽管变色龙并不罕见,可要在森林里找到它们并非易事,因为只要一有人靠近,变色龙就会灵敏地感知光线变化和振动,立刻一动不动地贴紧树枝或地表,把自己惟妙惟肖地伪装成一块树皮、一片树叶或是一根枯本,即便近在咫尺,人们也很难发现它们。土著部落有个传说,一天中能从树丛里辨识出三只变色龙的人,会给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

④然而,虽然在白天要想找到一只变色龙难比登天,但是在夜间简直是易如反掌。

⑤一到晚上,变色龙会爬到马路上取暖,因为柏油路面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温度高于阴冷潮湿的森林,可以让身体避免冻僵。可是变色龙一旦爬上柏油路,等待它的便是束手就擒。例如,一只罕见的豹纹变色龙,最快的爬行速度也仅有每分钟6米,又缺乏毒液、尖牙、利爪等自卫手段,所以只要晚间打着手电沿着马路搜寻,往往一抓一个准

⑥问题来了,变色龙即使趴在路面,同样会将身体颜色变成灰黑色,就像一块柏油一样,白天发现不了,晚上就能发现得了吗?原来,变色龙在多光谱的自然光线环境中,会通过皮肤的张弛,改变色素细胞排列结构,进而特异性地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走到哪里都可以模拟周围物体的颜色和亮度。也正因如此,造成变色龙鳞甲反光率强于花草树木,虽然在自然光线环境中并无差异,可是一旦到了单光谱的灯光、火光等人造光线照射下,就会与四周对比出明显色差。因此,晚上只需带上聚光手电筒,仔细照射路面和两侧树林,反射出明亮颜色的变色龙便会原形毕露。

⑦会变色,当然是变色龙防身护体的优势,却没想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到底,世上不存在没有破绽的优点,总会有露马脚的时候,我们过于依赖自身的优势,危险也就不远了。

【小题1】本文介绍了关于变色龙的哪些知识?
【小题2】第③段中引用土著部落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小题3】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题4】分析第⑦段加点的俗语有什么作用。

5.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1)依据《水浒传》的内容,下列歇后语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B.林冲误入白虎堂——祸从天降
C.杨志卖刀——一步登天
D.假李逵遇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依据《水浒传》的内容,补写下面句子。
武松是《水浒传》里的真英雄。为民除害,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敢作敢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十字坡从孙二娘眼神中看出端倪,故意引诱她并把她制服;重情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共1题)

7.
古文阅读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水声
(2)潭中鱼可百
(3)日光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文中“游鱼”一节历来为人所称道,作者采用__________描写,突出潭水的__________。

7.课外阅读(共1题)

8.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日知录》,有删减)

(注释)①维:绳子,指法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国四维 祗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 不耻则无所不 武陵人捕鱼业(《桃花源记》)
C. 所以者 若听茶声(《核舟记》)
D. 而于悖礼犯义 虽有道(《虽有佳肴》)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B. 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C. 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D. 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4】选文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8.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9.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善,是一种内质,一种品德,一种操守。②在一个社会、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内部,_________善成为所有人的行为主导,_________这个社会、这个单位、这个团体就有了发展的基因和传承的血脉。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既是对人的良苦劝诫,也应是人的言行规范。④但善亦有度,很多时候,良好愿望不一定带来如意效果。⑤倘若超过某种限度,即使你的出发点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也完全是为他人着想,可结果却可能事实与愿望相反
(1)第②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的画线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