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物理试题:综合练习六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853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单选题(共9题)

1.
静止在地球表面跟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有 ( )
A.引力,重力,弹力B.引力,弹力
C.引力,向心力,弹力.D.引力,向心力,弹力,重力
2.
下列各种运动中,不属于匀变速运动的是( )
A.斜抛运动B.平抛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
3.
如图所示是研究平抛运动时,用频闪照相拍下的A、B两小球同时开始运动的照片,相邻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都相等。A无初速释放,B水平抛出。通过观察发现,尽管两个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同,但是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总是处在同一高度。该实验现象说明()

A. B球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B球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 B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B球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4.
如图所示:一轴竖直的锥形漏斗,内壁光滑,内壁上有两个质量不相同的小球AB各自在不同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有(  )
A.线速度vA<vBB.角速度
C.向心加速度D.小球对漏斗的压力
5.
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质点b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质点c和质点d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质点a与质点b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质点a与质点b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质点a与质点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质点a与质点d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6.
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轻杆连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B.小球在最高点时轻杆受到作用力可能为零
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为
D.小球过最低点轻杆对小球的拉力可能等于小球的重力
7.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
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 )
A.牛顿由于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而被称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质量”的人
B.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C.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8.
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所受引力为( )
A.B.C.D.
9.
将一木球靠在轻质弹簧上,压缩后松手,弹簧将木球弹出离开弹簧,忽略空气阻力,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木球的机械能守恒B.弹簧弹性势能减少
C.木球动能先增加后减小D.木球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

2.选择题(共2题)

10.为了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称取{#blank#}1{#/blank#} g氯化钠;③用{#blank#}2{#/blank#}(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blank#}3{#/blank#} mL水;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多选题(共4题)

12.
一物体在沿切线方向的力F的作用下匀速从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面左侧运动(如图)到最高点过程,关于物体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物体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不变
B.物体对圆弧面的压力大小不断变大,但总是小于物体所受重力
C.物体受到的力F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D.物体受到的力F的大小逐渐变大
13.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已知v1=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速度
B.物块速度不断增加
C.绳子拉力越来越小
D.地面给车子支持力越来越小
14.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3相切于Q点如右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小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它在轨道2具有的机械能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15.
质量为m的小球,从桌面上以速度Vo竖直抛出,桌面离地面高为h,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离地面为H,若以桌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地时机械能为(   )
A.mVo2B.mVo2-mghC.mg(H-h)D.mg(H+h)

4.解答题(共4题)

16.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53°的斜坡上,从A点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恰好落在斜坡底端的B点,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是S=25m,求:(sin530=0.8,cos530=0.6,g=10m/s2

(1)物体从A到B的运动时间
(2)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3)若物体抛出时的速度为8m/s,物体落地水平位移X大小。
17.
如图所示,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条轨道,其中的末端水平,是一半径R=0.9 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其直径沿竖直方向,AB是个粗糙的斜面,动摩擦因数μ=0.3,倾角θ=370,BC是光滑的水平面,过B时无机械能损失,现有一质量的可视质点的小滑块从轨道上距点高为处A点由静止释放,求:(sin37°=0.6,cos37°=0.8,g=10m/s2

(1)若要使小滑块经处水平进入轨道且恰能做圆周运动,滑块过D点速度多大?
(2)要符合上述条件小滑块应从轨道上距点多高的地方由静止释放?
(3)求小滑块沿轨道运动经过两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之差。
18.
今年6月13日,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世界上地球同步轨道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h
(2)地球的密度ρ(已知引力常量为G)
19.
如图所示,传送带以10m/s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将质量m=1.0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点,小物块与传送带动摩擦因数μ1=0.1,物块运动到A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轨道最低点为O,已知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圆弧半径R=1.0m,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好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经过 0.8s小物块第二次经过D点,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取sin53°=0.8,g=10m/s2)求:

(1)小物块离开A点时的水平速度大小;
(2)P到A位移大小;
(3)小物块经过O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4)斜面上C、D间的距离.

5.实验题(共1题)

20.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kg,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取g=9.80m/s2 ,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O的距离分别为s1=15.55cm,s2=19.20cm,s3=23.23cm如图所示,那么:
纸带的________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
‚记录B点时,重物的动能Ek=_____________J;从重物开始下落至B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______________ J。(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ƒ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该实验中存在阻力作用,因此该组同学想到可以通过该实验测算平均阻力的大小。则该实验中存在的平均阻力大小
fֿ=__________ N(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