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如图所示,直线a与半圆周b分别表示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当B的速度变为0时,A恰好追上B,则A的加速度为(B质点的运动为理想模型)


A.1 m/s2 | B.2 m/s2 |
C.![]() | D.![]() |
2.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PQ距离为L,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则关于两滑轮间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以及物体A的高度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θ角不变,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 |
B.θ角不变,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 |
C.θ角不变,物体A上升的高度为![]() |
D.θ角减小,物体A的高度不变 |
3.
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采用的是建立理想模型法 |
B.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
C.定义电场强度的概念,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
D.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 |
4.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B.平抛运动中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某点的加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 |
D.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
5.
如图所示,“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一经多次变轨,由椭圆轨道Ⅰ、Ⅱ最终进入半径为100 km、周期为118 min的圆轨道Ⅲ,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行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 |
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比在轨道Ⅰ上大 |
C.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大 |
D.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
6.
质量为m的物体,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到达最高点后速度恰为0.从最高点返回原处的速率为
v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比下滑时小 |
B.上滑时和下滑时支持力的冲量都等于零 |
C.合力在上滑过程中的冲量大小为![]() |
D.整个过程中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
7.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点B,在其正上方O点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从水平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物体(可视为点电荷),该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图中θ=60°,规定电场中B点的电势为零.则在+Q形成的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B点受到的库仑力是A点的2倍 |
B.B点的场强大小是A点的2倍 |
C.A点的电势为![]() |
D.物体在A点的电势能为![]() |
2.多选题- (共4题)
8.
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x-t)图像,图中a、b分别为A、B两球碰撞前的位移-时间图像,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若A球的质量mA=3kg,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球碰撞前的速度vA=3 m/s
B. B球的质量为mB=2 kg
C. A、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13 kg·m/s
D.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5 J

A. A球碰撞前的速度vA=3 m/s
B. B球的质量为mB=2 kg
C. A、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13 kg·m/s
D.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5 J
9.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A=2kg的物块A静止叠放在质量为mB=1kg的长木板B上,地面光滑,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若现用水平恒力作用在物块A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F<12N时,A、B保转相对静止
B. 当F>12N时,A、召一定相对滑动
C. 当F=16N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大小不会超过12 m/s2

A. 当F<12N时,A、B保转相对静止
B. 当F>12N时,A、召一定相对滑动
C. 当F=16N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大小不会超过12 m/s2
10.
如图所示,物块A、B的质量均为m,小球C的质量为2m,C与A、B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均为L,A、B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将小球C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θ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2mg |
B.C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于4 mg |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处于失重状态 |
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
11.
电动机以恒定的输出功率P和恒定的角速度ω卷动绳子,电动机卷绕绳子的轮子半径为R,拉着质量为m的木箱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前进,如图所示,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木箱将做匀速运动,速度是Rω |
B.木箱将做变速运动,此时速度是![]() |
C.此时木箱对地的压力为mg-![]() |
D.此过程木箱受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 |
3.解答题- (共2题)
12.
如图所示,将直径为2R的半圆形导轨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A、B两点,直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为半圆形导轨的圆心,D为O点正下方导轨上的点,在导轨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原长为2R、劲度系数
的光滑弹性轻绳穿过圆环且两端固定在A、B两点,已知弹性轻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将圆环从A点正下方的C点由静止释放。

(1)如果导轨是光滑的,求圆环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导轨对圆环的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导轨是粗糙的,圆环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已知圆环运动到D点时恰好只有向心加速度,求圆环由C点运动到D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如果导轨是光滑的,求圆环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导轨对圆环的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导轨是粗糙的,圆环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3.
如图所示,水平面AB与水平皮带BC平滑相切,右端有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1/4圆弧CD与皮带水平相切.AB段和BC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图中AB=BC=R=0.4m,物体P和Q的质量均为m=1kg(可看成质点),P带了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且电荷量不会转移,皮带顺时针转动,皮带速率恒为v=2m/s.现给静止在A处物体P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一段时间后与静止在B处的物体Q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以后粘合体恰能到达圆弧的D点.取g=10m/s2.
(1)求物体P的初速度v0;
(2)当粘合体第一次离开皮带后,在皮带所在的BC处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且qE=3mg,求粘合体第二次回到圆弧上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是多大.
(1)求物体P的初速度v0;
(2)当粘合体第一次离开皮带后,在皮带所在的BC处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且qE=3mg,求粘合体第二次回到圆弧上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是多大.

4.实验题- (共1题)
14.
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轨道分别固定在竖直板上的不同高度处,轨道的末端水平,上轨道可上下平移,在两轨道相对于各自轨道末端高度相同的位置上各安装一个电磁铁,两个电磁铁由同一个开关控制,通电后,两电磁铁分别吸住相同小铁球A、B,断开开关,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离开圆弧轨道后,A球做平抛运动,B球进入一个光滑的水平轨道,则:

(1)B球进入水平轨道后将做__________运动;改变上面轨道的高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总能观察到A球正好砸在B球上,由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某次实验恰按图示位置释放两个小球,两个小球相碰的位置在水平轨道上的P点处,已知固定在竖直板上的方格纸的正方形小格边长均为l0,则可计算出A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1)B球进入水平轨道后将做__________运动;改变上面轨道的高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总能观察到A球正好砸在B球上,由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某次实验恰按图示位置释放两个小球,两个小球相碰的位置在水平轨道上的P点处,已知固定在竖直板上的方格纸的正方形小格边长均为l0,则可计算出A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