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速度、位移、路程、加速度都是矢量 |
B.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
C.通常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
D.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 |
4.
下列说法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 )
A.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间的正比关系 |
B.牛顿用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 |
C.伽利略提出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 |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5.
水平地面上有一物体质量为3kg,以v=10m/s的速度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10m/s2,则物体在t=6s内的位移为()
A.25m | B.24 m | C.28m | D.60m |
6.
如图(a)所示,在电梯箱内轻绳AO、BO、CO连接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轻绳AO、BO、CO对轻质结点O的拉力分别为F1、F2、F3.现电梯箱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等于F3 |
B.在0~t1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 |
C.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小于F3 |
D.在t1~t2时间内,F1与F2的合力大于mg |
2.选择题- (共2题)
8.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这项举措_____。( )
①能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④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3.多选题- (共6题)
10.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 |
B.速度大小不变则加速度一定为零 |
C.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
D.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
11.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使m1、m2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则( )


A.弹簧的弹力是50N |
B.弹簧的弹力是26N |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m/s2 |
12.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 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时,A的加速度为
C. 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A. 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C. 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 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3.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
B.人拉车加速运动时,人拉车的力大于车拉人的力 |
C.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人对地面的压力 |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14.
一物体由静止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加速度大小为a(a>0);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使其上滑,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a | B.2a | C.gsinθ-a | D.2gsinθ+a |
15.
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


A.t2时刻小球动量最大 |
B.0- t2时间内小球所受重力冲量的大小等于t1-t2时间内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 |
C.t3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
4.解答题- (共3题)
16.
一辆汽车行驶在水平公路上,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突然紧急刹车,车轮停止转动,最终停下来.在公路上留下一段长度为10m的直线刹车痕迹,路边限速显示牌显示该路段的最高行驶速度为30km/h,若将汽车刹车的运动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5m/s2.
(1)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2)求该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所需时间?
(1)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2)求该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所需时间?
17.
一质量m=2.0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从一开始冲上斜面到往后上滑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及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小物块再回到斜面底端距离时的速度大小.

(1)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及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小物块再回到斜面底端距离时的速度大小.
18.
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可看作质点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心间距离大于l时(l未知),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0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所示;求:

(1)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A、B的加速度;
(2)若两球不发生接触,从A、B开始相互排斥起,经多长时间两球速度相等?
(3)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l必须满足的条件?

(1)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A、B的加速度;
(2)若两球不发生接触,从A、B开始相互排斥起,经多长时间两球速度相等?
(3)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l必须满足的条件?
5.实验题- (共2题)
19.
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 F 与弹簧长度 x 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 x0=______cm,劲度系数 k=______N/m.

(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 x=______cm.

(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 x=______cm.
20.
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 。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 。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已打点的纸带,纸带上的A、B、C、D、E、F、G均为相邻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注在图上,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 m/s2,打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_____m/s。(以上结果都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 。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 。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已打点的纸带,纸带上的A、B、C、D、E、F、G均为相邻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注在图上,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 m/s2,打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_____m/s。(以上结果都保留2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