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悖谬(bèi) 归省(xǐng) 笃定(dú) 咎由自取(jiū) |
B.炽热(zhì) 绽出(zhàn) 潜逃(qián) 露出马脚(lù) |
C.狡黠(xiá) 勾当(gòu) 惊骇(hài) 深恶痛绝(wù) |
D.脊梁(jǐ) 沉浸(qìn) 濒临(bīn) 称心如意(chèng) |
A.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力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了”。 |
B.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是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
C.本次班级文化活动,班长小张从策划到宣传再到组织,真可谓费尽心思,鞠躬尽瘁。 |
D.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
A.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
B.网络直播作为新生的媒介传播方式,具有融合性、跨区域及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因此需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参与管理。 |
C.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
D.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便让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
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B.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夫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
C.“英雄辈出”“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
D.林冲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从误入白虎堂开始,他中州劫法场,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雪夜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
(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将军) |
B.因复更射之(重新) |
C.避之数岁(年) |
D.上山阵(布阵) |
A.今如此以百骑走 皆以美于徐公 |
B.发即应弦而倒 康肃笑而遣之 |
C.汉之飞将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D.以坚其意 其如土石何 |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
B.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
C.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
【小题3】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小题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小题5】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4.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