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7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古(gèn)  凹(dàng)   红(yān)    为人知(xiān)
B. 对(xiào) 语(lán) 哀(dào)    尽心血(lì)
C. 字(tiè)   震(sǒng)    愧(zuò)   热情澎(pài)
D. 取(tì) 问(jié) 默(qì)    人声沸(dǐng)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屏障   迭起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B. 挚友   卓越   来势汹汹   目不窥源
C. 山颠   狂澜   妇孺皆知   燕然勒功
D. 斑谰   祈祷   大庭广众   鞠躬尽萃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他这点家当了,还被雨水淋湿了。
(2)只有手里拿着点东西,他才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3)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了。
(4)“,我知道了。”他应声答道。
A. (1)介词  (2)副词  (3)连词   (4) 拟声词
B. (1)副词  (2)连词  (3)介词   (4) 叹词
C. (1)介词  (2)连词  (3)分词   (4) 拟声词
D. (1)副词  (2)副词  (3)连词   (4) 叹词
4.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B.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 西湖盛景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斗牛的是苏堤和白堤。
5.
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C.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D.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
A.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的《黄河颂》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B.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作品,文章语言平和冲淡却字字含情,是一篇足以体现杨绛先生“朴素本色”却“别致耐读”的语言风格的佳作。
C.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抒情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D.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柳花:这里指柳絮。
【小题1】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____、____、____,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
【小题2】体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好雪片片

林清玄

(1)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了。

(5)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7)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小题1】仔细阅读(8)一(15)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小题2】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小题3】简要分析“我”是个怎样的人?
【小题4】作者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请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王几何

马及时

从小学跨进初中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几何那门全新的功课。所以,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铃声一响,全班4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须臾,一个头方耳大、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胖人能走这么快?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矮胖老师足足又哑笑了两分钟。

太神奇了,他该不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吧?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西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

“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

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

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老师在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绰号,并且希望大家以绰号相称,在那些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么?但少年时代总是充满了叛逆,越离谱的事大家越喜欢,于是全班同学兴趣高涨。

一个个洗耳恭听这矮胖幽默的绰号叫“王几何”的老师到底还要说些什么有趣的话。

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以镇住教室里的嘈杂声。“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简直要让人笑破了肚子,几何课竞变成了图画课!

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转眼间,只见男女同学轮番走上讲台。

可是,大家哪里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和画三角形?笑得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

几十年后。我依然可以对天发誓: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

几何老师在同学们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请注意,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一一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这堂课的喜剧效果让42个中学生一辈子铭记在心,让42个少年永远记住他们的中学时代:有一位业务水平极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课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绰号叫做王几何。

【小题1】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文章围绕王老师写了哪些内容? 
【小题2】“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小题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
【小题4】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比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发而别。

(《孙权劝学》)

(乙)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蓟:蓟县。②淮:淮河地区。③太祖:赵匡胤。④私第:指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⑤阖:关闭。⑥箧:小箱子。⑦薨:占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 (2)蒙以军中多务 辞:_____ 
(3)为相   及:____ (4)晚年手不卷   释: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太祖尝与语,奇之。
【小题3】联系(甲)(乙)两文,简析吕蒙和赵普两人的读书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通过活实际,谈谈读书的作用。

5.名著阅读(共1题)

11.
名著阅读。

(选段一)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选段二)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1)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一)中人物A是谁?
(2)什么原因使“他”昏昏沉沉大病一场?“他”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
(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2.
综合性学习,按照文后要求修改和完善下面一段话。

①那一天,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②上课铃响后,走进一位风流倜傥的新老师。③他西服笔挺,脖子上扎着一条醒目的领带,脚上穿着一双三接头的黑皮鞋。④他给我们鞠躬后,慢条斯理地说,这学期,学校决定我来代你们班的语文课,我将不遗余力,⑤我们先约法三章,希望大家能够遵守。⑥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了你们的成长,⑦接下来,他抑扬顿挫的朗读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⑧这篇课文很美,老师读得也美,以到于我们毕业多年后,还能够背诵其中的段落。

师恩难忘。老师的教导,就像汩汩流淌的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老师的教导,就像徐徐吹来的春风,轻拂着我纯真的笑脸。

(1)第③句中,从简明的角度看,可以删除的词语是      
(2)从连贯的角度看,      两句要调换顺序。
(3)仿照画横线的语句,再以“老师的教导”为开头在横线处仿写一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