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89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3

1.单选题(共8题)

1.
如图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ABC正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w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B与转台、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B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A的摩擦力有可能为3μmg
B.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AB间的摩擦力
C.转台的角速度有可能恰好等于
D.若角速度再在题干所述原基础上缓慢增大,AB间将最先发生相对滑动
2.
如图所示,离地面高h处有甲、乙两个小球,甲以初速度v0水平射出,同时乙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沿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滑下,若甲、乙同时到达地面,则v0的大小是(   )
A.B.C.D.
3.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根长为L=0.8 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沿斜面做圆周运动,取g=10 m/s2,若要小球能通过最高点A,则小球在最低点B的最小速度是(   )
A.4m/sB.
C.D.
4.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出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13年1月19日揭晓,“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分别排在第一、第二。若地球半径为R,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引力为零。“蛟龙”下潜深度为d。天宫一号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蛟龙”号所在处与“天官一号”所在处的加速度之比为
A.B.
C.D.
5.
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  )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
C.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
6.
如图所示有三个斜面a、b、c,底边分别为L、L、2L,高分别为2h、h、h,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这个物体分别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三种情况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损失的机械能△Ec=2△Eb=4△Ea
B.物体运动的时间4ta=2tb=tc
C.物体到达底端的动能Eka=2Ekb=2Ekc
D.因摩擦产生的热量2Qa=2Qb=Qc
7.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匀速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滑上传送带,最后滑块返回传送带的右端。关于这一过程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的速率为
B.此过程中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
C.此过程中电动机对传送带做功为
D.此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大于
8.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B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压缩量△x1.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2时,B刚要离开地面,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2.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A. △x1>△x2
B. 拉力做的总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C. 第一阶段,拉力做的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D. 第二阶段,拉力做的功等于A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2.选择题(共1题)

9.计算(x4y52•(﹣2x3y23•(4x1y201

3.多选题(共1题)

10.
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4.解答题(共3题)

11.
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长L=1.9m,在固定斜面底端正上方的O点将一小球以速度=3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释放在斜面顶端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以垂直斜面的方向击中滑块(小球和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抛出点O离斜面底端的高度;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2.
如图,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ABC在竖直平面内,与水平轨道CD相切于C点,D端有一被锁定的轻质压缩弹簧,弹簧左端连接在固定的挡板上,弹簧右端QC点的距离为2R.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滑下,刚好能运动到Q点,并能触发弹簧解除锁定,然后滑块被弹回,且刚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A.已知∠POC=60°,求:

(1)滑块第一次滑至圆形轨道最低点C时对轨道压力;
(2)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弹簧被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
13.
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1000kg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90km/h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50kw。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km/h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72m后,速度变为v2=72km/h。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用于轿车的牵引,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
(1)轿车以90km/h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F的大小;
(2)轿车从90km/h减速到72km/h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维持72km/h匀速运动的距离L'。

5.实验题(共2题)

14.
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______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___.
(2)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像.由此图像可得v2W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____.

(3)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
15.
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两物块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物块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物块m1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两物块从静止释放,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图中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 50g、m2=150g,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g取9.8m/s2,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________ m/s;
(2)在计数点0到计数点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 ___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________ J;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