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汽车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B.![]() | C.![]() | D.![]() |
2.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
3.
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B.
C.
D. 

A.




4.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 ( )


A.两物体所受重力冲量相同 |
B.两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相同 |
C.两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时间相同 |
D.两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动量相同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此过程中

A. 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
mg
B. 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
mg
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mgL

A. 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

B. 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

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7.
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 |
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
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
8.
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以额定功率运动
其
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汽车的质量为
,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
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前5s内的牵引力为![]() |
B.汽车速度为![]() ![]() |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0 kW |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80 ![]() |
4.填空题- (共1题)
9.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x = 4 m处质点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关于这列波,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__。

E.再经过3/4个周期,x = 4m处质点位于波谷。


A.波长为4 m; |
B.波速为8 m/s; |
C.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D.再经过半个周期,x =" 4" m处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2m; |
5.解答题- (共2题)
10.
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
,作如图所示的联结,其中
,绳子不可伸长,绳子和滑轮的质量不计,绳子和滑轮间、A物块和桌面间均光滑,从图中所示位置释放后A、B、C一起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在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1)物块A与B间的摩擦力大小和绳上的拉力(
取
)
(2)设M、m间摩擦因数为
,求
多大时,M、m恰好相对滑动。



(1)物块A与B间的摩擦力大小和绳上的拉力(


(2)设M、m间摩擦因数为


11.
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截面的圆半径OA=R,一束细激光束平行于半径OD且垂直于平面AB射到半圆形玻璃上的C点.穿过玻璃后光线交OD的延长线于P点.已知玻璃材料对激光束的折射率为
,
.

①画出该激光束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②求OP两点的距离.



①画出该激光束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②求OP两点的距离.
6.实验题- (共2题)
1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拉动的纸带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得到.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
(2)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2(a)所示
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
(3)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一F图线,如图2(b)所示
则是两同学做实验时______取值不同造成的.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
(2)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一F图线,如图2(a)所示

(3)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一F图线,如图2(b)所示

13.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1)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由第(1)、(2)问,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等于动能变化量。
(3)受该实验方案的启发,某同学改用图丙的装置实验。他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位置固定,仍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测量小球击中木板时平抛下落的高度d,他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使之仍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高度H(h为单位长度) | h | 2h | 3h | 4h | 5h | 6h | 7h | 8h | 9h |
水平位移x/cm | 5.5 | 9.1 | 11.7 | 14.2 | 15.9 | 17.6 | 19.0 | 20.6 | 21.7 |



(1)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由第(1)、(2)问,可以得出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球运动到斜槽底端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等于动能变化量。
(3)受该实验方案的启发,某同学改用图丙的装置实验。他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位置固定,仍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测量小球击中木板时平抛下落的高度d,他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使之仍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