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758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0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所示为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前的平均速度是
B.的平均速度小于的平均速度
C.钢索拉力的功率不变
D.前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
2.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弹簧、地面水平。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两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则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A.k(x2﹣x1B.k(x2+x1
C.D.
3.
如图所示,以速度v逆时针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上端,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图中能够正确地描述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可能是()

A. B.
C. D.
4.
如图所示,左右带有固定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放于长木板上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N,物体的质量为0.5kg,物体与木板之间无摩擦,现使木板与物体M一起以6 m/s2的加速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时 
A.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零
B.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3N
C.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D.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N
5.
跳台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惊险而优美,其实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设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从倾角为的斜坡顶端P处,以初速度水平飞出,运动员最后又落到斜坡上A点处,AP之间距离为L,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改变初速度的大小,L和t都随之改变.关于L、 t与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与成正比B.L与成反比
C.t与成正比D.t与成正比

2.选择题(共4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普明寺见梅

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7.算一算.

3+6+70={#blank#}1{#/blank#}   55-30-7={#blank#}2{#/blank#}

8.

下列关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9.已知集合P={x|x2+x﹣6=0},Q={x|ax+1=0}满足Q⊊P,求a所取的一切值.

3.多选题(共3题)

10.
某物体质量为1kg,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 物体所受的拉力总是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
B. 物体在第3s内所受的拉力大于1N
C. 在0~3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方向始终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D. 物体在第2s内所受的拉力为零
11.
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m,g取10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
B.行李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C.乘客提前0.5s到达B处
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s才能到达B处
12.
如图甲所示,一长为l的轻绳,一端穿在过O点的水平转轴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未知的小球,整个装置绕O点在竖直面内转动。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F与其速度平方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Fmmg
B. 重力加速度g
C. 绳长不变,用质量较小的球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斜率更大
D. 绳长不变,用质量较小的球做实验,图线b点的位置不变

4.解答题(共3题)

13.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坐标xOy,质量为的质点静止在xOy平面上的原点O,如图所示。某一时刻质点受到沿y轴正方向的恒力的作用,的大小为,若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撤去力末质点恰好通过该平面上的A点,A点的坐标为,.
(1)为使质点按题设条件通过A点,在撤去力的同时对质点施加一个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力应为多大?
(2)力作用时间为多长?
14.
滑雪者为什么能在软绵绵的雪地中高速奔驰呢?其原因是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 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为θ=37°的坡顶A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为l=26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15.
如图所示,AB为半径光滑圆弧轨道,下端B恰与小车右端平滑对接小车质量,车长,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现有一质量的小滑块可看成质点,由轨道顶端无初速释放,滑到B端后冲上小车已知地面光滑,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当车运行了时,车被地面装置锁定试求:

滑块到达B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车被锁定时,车右端距轨道B端的距离
从车开始运动到被锁定的过程中,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大小
滑块落地点离车左端的水平距离.

5.实验题(共2题)

16.
借助计算机、力传感器的挂钩与其它物体间的弹力大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为了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将滑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传感器沿长木板水平拉滑块,改变拉力直到将滑块拉动;再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并在滑块上放上砝码,重复前一个过程,得到的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由图乙知:在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状是___(填“运动”或“静止”),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填“”或“”)。
(2)结合甲、乙两图,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的压力均有关的结论。
17.
如图是实验室测定水平面和小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且固定.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自曲面上面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最终停在C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cm;
(2)实验中除了测定遮光条的宽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
A.小物块质量m
B.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C.光电门到C点的距离s
D.小物块释放点的高度h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们采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他们根据(2)测量的物理量,建立图丙所示的坐标系来寻找关系,其中合理的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