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民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774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

1.单选题(共8题)

1.
圆周运动中,对于向心加速度anr,从anω2ranr成正比,从ananr成反比,那么(  )
A.anr成正比不对
B.anr成反比不对
C.两个说法都不对
D.两种说法都对,只是条件不同说法不一样而已
2.
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v0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
A.B.C.D.
3.
甲、乙两颗人造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甲的轨道半径为r,卫星乙的轨道半径为2r,若卫星乙的线速度大小为v,则卫星甲的线速度大小为(  )
A.2vB.C.D.
4.
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半径均为,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关于四星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
C.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
D.四颗星的周期均为
5.
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处释放,经时间t后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
(  )
A.B.
C.D.
6.
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则从开始碰撞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  )

A. -μmg(sx)   B. -μmgx
C. μmgs     D. μmg(sx)
7.
如图所示,细绳长为L,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离地的高度h=2L,当绳受到大小为2mg的拉力时就会断裂,绳的上端系一质量不计的环,环套在光滑水平杆上,现让环与球一起以速度向右运动,在A处环被挡住而立即停止,A离墙的水平距离也为L,球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球第一次碰撞点离墙角B点的距离是(不计空气阻力):
A.B.C.D.
8.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世界”是指(  )
A.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领域
B.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世界
C.人眼能看到的物质世界
D.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

2.选择题(共4题)

9.The book is ________ for the kids to read. They love it very much.
10.

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11.

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1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多选题(共4题)

13.
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θ,在斜面上空A点水平抛出两个小球ab,初速度分别为vavba球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M点,而b球落在斜面上的N点,而AN恰好垂直于斜面,则(  )
A.ab两球水平位移之比va∶2vb
B.ab两球水平位移之比
C.ab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2
D.ab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4
14.
AB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mA=2mB,轨道半径RB=2RA,则BA的(  )
A.加速度之比为4∶1
B.周期之比为2∶1
C.线速度之比为1∶
D.角速度之比为1∶2
15.
一个力对运动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16.
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v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小于
B.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
C.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小于
D.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

4.解答题(共4题)

17.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开一个光滑小孔,从孔中穿一根细绳,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用力F1向下拉,以维持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1的匀速圆周运动.今改变拉力,当大小变为F2时,使小球仍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半径变为R2,小球运动半径由R1变为R2过程中拉力对小球做的功多大?
18.
如图所示,在高15m的平台上,有一个小球被细线拴在墙上,球与墙之间有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细线被烧断时,小球被弹出,不计一切阻力,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2)已知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成60°角,求小球被弹簧弹出时的速度大小?
(3)小球落地时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多大?
19.
如图所示,小球在斜面上的某点以水平速度v0,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抛出经多长时间落到斜面上.
(2)小球到达斜面瞬间,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多少.
20.
用200 N竖直向上的拉力将地面上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提起5 m高的位移,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求:
(1)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物体被提起后具有的动能.

5.实验题(共4题)

21.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他们经多次实验和计算后发现: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垂线的投影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如图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了速度标尺图中P为重垂线所指位置,其中可能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B.
C.D.
22.
某实验小组“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测出重物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对应的瞬时速度v,计算出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mgh和增加的动能mv2,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或近似相等,即可验证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小的木块
B.重物的质量可以不测量
C.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D.可以利用公式v来求解瞬时速度
(2)如图乙是该实验小组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纸带上的O点是起始点,选取纸带上连续的点ABCDEF作为计数点,并测出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依次为27.94 cm、32.78 cm、38.02 cm、43.65 cm、49.66 cm、56.07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重物的质量为0.5 kg,则从计时器打下点O到打下点D的过程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ΔEp=________ J;重物增加的动能ΔEk=________ J,两者不完全相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又正确计算出图乙中打下计数点A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v,以各计数点到A点的距离h′为横轴,v2为纵轴作出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题文)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24.
I.(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 =" 200" 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B、C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 =" 0.02" 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 9.8" m/s2,那么

(1)计算B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乙同学用。其中所选择方法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同学。
(2)同学丙想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一步计算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此他计算出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  m/s2,从而计算出阻力f =   N。
(3)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OA之间扯断,他仅利用A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    。(填“能”或“不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