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新人教A版期中反馈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46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1题)

1.将圆 {#mathml#}{x=2cosθy=2sinθ(θ{#/mathml#} 为参数)上的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mathml#}12{#/mathml#} 倍,得到曲线C.
2.已知向量 {#mathml#}a{#/mathml#} =(3,﹣1), {#mathml#}b{#/mathml#} =(2,1),则 {#mathml#}a{#/mathml#} 在 {#mathml#}b{#/mathml#} 方向上的投影为{#blank#}1{#/blank#}.
3.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D=AB=DC= {#mathml#}12{#/mathml#} BC=1,E是PC的中点,面PAC⊥面ABCD.

(Ⅰ)证明:ED∥面PAB;

(Ⅱ)若PC=2,PA= {#mathml#}3{#/mathml#} ,求二面角A﹣PC﹣D的余弦值.

4.在四棱锥P﹣ABCD中,AD∥BC,AD=AB=DC= {#mathml#}12{#/mathml#} BC=1,E是PC的中点,面PAC⊥面ABCD.

(Ⅰ)证明:ED∥面PAB;

(Ⅱ)若PC=2,PA= {#mathml#}3{#/mathml#} ,求二面角A﹣PC﹣D的余弦值.

5.已知集合A={x|x2﹣2x<0},B={x|y=log2(x﹣1)},则A∪B=(   )
6.已知双曲线C: {#mathml#}x2a2y2b2=1(a>0b>0){#/mathml#}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x+y=0,则C的离心率为(   )
7.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 {#mathml#}{xy+102xy10x+ya0{#/mathml#} ,目标函数z=2x+y的最小值为﹣5,则实数a={#blank#}1{#/blank#}.
8.已知函数f(x)=x3+ax2+b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x2,若x1+2x0=3x2,函数g(x)=f(x)﹣f(x0),则g(x)(   )
9.若(1﹣x)9=a0+a1x+a2x2+…+a9x9,则|a1|+|a2|+|a3|+…+|a9|=(   )
10.若(1﹣x)9=a0+a1x+a2x2+…+a9x9,则|a1|+|a2|+|a3|+…+|a9|=(   )
11.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n+an=4﹣ {#mathml#}12n2(nN*){#/mathml#} ,则an={#blank#}1{#/blank#}.

2.单选题(共2题)

12.
一个矿泉水瓶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水瓶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没有转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水瓶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将水瓶竖直向上抛出,水瓶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水瓶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将水瓶水平抛出,水瓶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D.将水瓶斜向上抛出,水瓶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
13.
假设地球的卫星1和月球的卫星2,分别绕地球和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两颗卫星2的轨道半径相同。已知地球的质量大于月球的质量,两颗卫星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1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B.卫星1的动能较大
C.卫星1的周期较小
D.若卫星1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则它的质量一定

3.多选题(共4题)

14.
如图所示,物体A用轻质细绳与圆环B连接,圆环套在固定竖直杆MN上。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绳上的O点,将O点缓慢向左移动,使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在此过程中圆环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平力F逐渐增大
B.绳对圆环B的弹力不变
C.杆对圆环B的摩擦力变大
D.杆对圆环B的弹力不变
15.
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物块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t1时刻AB的图线相切,t2时刻对应A图线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 ( )
A.A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移mgsinθ/k
B.拉力F的最小值为mgsinθ+ma
C.AB分离时t1=
D.AB分离前, A和弹簧系统机械能增加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上后又陷入泥潭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到达距地面深度为hB点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B.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
C.小球所受阻力冲量的大小等于小球重力冲量的大小
D.若小球所受阻力恒定,阻力大小与重力大小之比为H:h
17.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地面上有AB两个木块,AB之间用一轻弹簧连接.A靠在墙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两木块之间的弹簧压缩并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撤去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A离开墙壁前,墙对木块A的冲量大小等于木块B动量变化量的大小
B.木块A离开墙壁前,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木块B动能的增量
C.木块A离开墙壁时,B的动能等于AB共速时的弹性势能
D.木块A离开墙壁后,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木块A的速度为零

4.解答题(共5题)

18.
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在绕月球成功运行之后,为进一步探测月球的详细情况,又发射了一颗绕月球表面飞行的科学试验卫星,假设该卫星绕月球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并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
(1)求该卫星环绕月球运行的第一宇宙速度v1
(2)若该卫星在没有到达月球表面之前先要在距月球某一高度绕月球做圆周运动进行调姿,且该卫星此时运行周期为T,求该卫星此时的运行半径r;
(3)由题目所给条件,请提出一种估算月球平均密度的方法,并推导出密度表达式.
19.
如图所示,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将质量m=10.0kg的箱子从斜坡底端由静止推上斜坡,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推力的大小F=100N,斜坡长度s=4.8m,木箱底面与斜坡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且已知sin37°=0.60,cos37°=0.80。

求:(1)物体到斜面顶端所用时间;
(2)到顶端时推力的瞬时功率多大。
20.
为满足不同列车间车厢进行重新组合的需要,通常需要将相关的列车通过“驼峰”送入编组场后进行重组(如图所示),重组后的车厢同一组的分布在同一轨道上,但需要挂接在一起。现有一列火车共有 n节车厢,需要在编好组的“驼峰”左侧逐一撞接在一起。已知各车厢之间间隙均为s0,每节车厢的质量都相等,现有质量与车厢质量相等、且没有动力驱动的机车经过“驼峰”以速度v0向第一节车厢运动,碰撞后通过“詹天佑挂钩”连接在一起,再共同去撞击第二节车厢,直到 n 节全部挂好。不计车厢在挂接中所受到的阻力及碰撞过程所需的时间,求:

(1)这列火车的挂接结束时速度的大小;
(2)机车带动第一节车厢完成整个撞接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这列火车完成所有车厢挂接后,机车立即开启动力驱动,功率恒为P,在行驶中的阻力f恒定,经历时间t达到最大速度,求机车此过程的位移。
21.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长度s0=3.0m,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一质量m=0.10kg的小物块。当小物块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能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s=0.75m。已知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过程中从接触到离开所用时间为0.10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撞击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小物块第一次与挡板撞击过程中受到挡板的平均作用力。
22.
如图甲所示,三个物体A、B、C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并用细线拴连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三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0.1kg、mB=0.2kg和mC=0.1kg。现将细线烧断,物体A、B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做往复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A不会碰到物体C)。若此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并设以向右为正方向,从细线烧断后开始计时,物体A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8乙所示。求:

(1)从细线烧断到弹簧恢复原长运动的时间;
(2)弹簧长度最大时弹簧存储的弹性势能;
(3)若弹簧与物体A、B不连接,在某一时刻使物体C以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它将在弹簧与物体分离后和物体A发生碰撞,所有碰撞都为完全弹性碰撞,试求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C与物体A能够发生二次碰撞,物体C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弹簧与物体分离后,迅速取走,不影响物体后面的运动)

5.实验题(共4题)

23.
如图甲所示,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放置,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在木板上的P点,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某同学用此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依据实验记录作出图乙。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图乙中F′表示理论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24.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答: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下图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若用s1、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则其计算式:a=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
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及一切摩擦.

(1)在探究“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使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操作中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要使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操作中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先测出小车质量m,再让小车从靠近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改变小车质量m,测得多组mt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下列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图线是________.

(2)如图抬高长木板的左端,使小车从靠近光电门乙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和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0,改变木板倾角,测得多组数据,得到的F的图线如图所示.

实验中测得两光电门的距离L=0.80 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1=0.34 kg,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则图线的斜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不能忽略,测得的图线斜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测量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3)经测定,g,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平抛运动射程的最大值为_______
(4)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单选题:(2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