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728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5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所示,一艘走私船在岸边A点,以速度v0匀速地沿垂直岸的方向逃跑,距离A点为a处的B点的快艇同时启动追击,快艇的速率u大小恒定,方向总是指向走私船,恰好在距离岸边距离a处逮住走私船,那么以下关于快艇速率的结论正确的是
A.快艇在垂直岸边的方向上的平均速度uyv0
B.快艇在沿岸的方向上的平均速度uxv0
C.快艇速度的大小uv0
D.快艇的平均速率等于v0
2.
我们学校对升旗手的要求是: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歌结束时国旗恰好升到旗杆顶端.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 s,红旗上升的高度是17.6 m.若国旗先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 s,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减速时间也为4 s,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国旗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及国旗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正确的是
A.a=0.2 m/s2,v=0.1 m/sB.a=0.4 m/s2,v=0.2 m/s
C.a=0.1 m/s2,v=0.4 m/sD.a=0.1 m/s2,v=0.2 m/s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质点所受合外力恒为F,那么该质点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一个质点所受合外力恒为F,那么该质点的动能一定增加
C.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每通过相同的位移Δx,速度的增加量Δv也相同,则A>0且恒定,那么该质点的加速度a一定在增大
D.一个1 kg的质点,在恒定合外力F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1 m/s2,那么F不一定等于1 N
4.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上的虚线匀速运动,若图中φ=45°,则
A.推力F一定是一个变力
B.物体可能沿虚线向上运动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物体与斜面闻的动摩擦因数μ
5.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粗糙面不同但高度相同的传送带,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以同样恒定速率v向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A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到达B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在乙传送带上到达离B竖直高度为h的C处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已知B处离地面高度为H,则在物体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 )
A.两种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
B.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相等
C.两种传送带与小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甲的大
D.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
6.
将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上抛,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v1,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所以落回拋出点的速度大小为v2,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B.上升时间等于下落时间
C.抛出到落回的时间为D.无论上升还是下落,阻力均做负功
7.
一颗速度较大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水平击穿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为nv(n>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不变B.子弹对木块做的功变大
C.系统损耗的机械能增加D.系统损耗的机械能不变

2.多选题(共4题)

8.
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Δ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机械能损失不计,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
B.当Δx=0.3 m时,小球处于超重状态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D.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9.
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N,则:
A.若F一定,θ大时N
B.若F一定,θ小时N
C.若θ一定,F大时N
D.若θ一定,F小时N
10.
如图所示,光滑的半圆形铁丝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穿在铁丝上的质量为m的小球从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滑到最低点B,在从A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对铁丝的作用力越来越大
B.铁丝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F对小球的功为零,F的冲量也为零
C.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越来越大
D.小球在AB间的某唯一一点对铁丝的作用力为零
11.
某家用桶装纯净水手压式饮水器如图所示,在手连续稳定的按压下,出水速度为v,供水系统的效率为η,现测量出桶底到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H,出水口倾斜,其离出水管的高度差可忽略,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水口单位时间内的出水体积
B.出水口所出水落地时的速度
C.出水后,手连续稳定按压的功率为
D.手按压输入的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出水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3.填空题(共1题)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给农作物松土,是破坏土壤的毛细管从而保存土壤中的水份
B.空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就越高
C.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做成,是因为其违背了能量守恒
D.在孤立系统中,一切不可逆过程必然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E. 电能、焦炭、蒸汽属于二次能源
F. 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大,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4.解答题(共5题)

13.
一个质量为,带电量为的小球从某高处A点自由下落,不考虑一切阻力,测得该小球着地前最后2s内的下落高度为60m,试求:(g取10m/s2
(1)A点距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总的下落时间是多少?
(2)如果当小球下落的高度为总高度的时,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小球落地的速度恰好为零,那么小球从开始到落地的时间是多少?电场强度多大?
14.
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斜面保持不动,质量为M=10 kg),并通过跨过光滑滑轮的细线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两物体的质量分别mA=2 kg,mB=1 kg, 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问:(认为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g取10 m/s2,sin 37°=0.6)

(1)如果AB间动摩擦因数μ1=0.1,为使A能平行于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应对A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多大F的拉力?此时斜面对地面的压力N多大?
(2)如果AB间摩擦因数不知,为使AB两个物体一起静止在斜面上,AB间的摩擦因数μ1应满足什么条件.
15.
有人提出了一种不用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其设想如下:沿地球的一条弦挖一通道,如图乙所示.在通道的两个出口处AB,分别将质量为M的物体和质量为m的待发射卫星同时自由释放,只要Mm足够大,碰撞后,质量为m的物体,即待发射的卫星就会从通道口B冲出通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0)

(1)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在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大球(半径为R,密度为ρ)的内部距球心r处,那么m与大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F,式中M′是以r为半径的球体的质量.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物体m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多大?
(2)如图乙所示,是在地球上距地心h处沿一条弦挖了一条光滑的通道AB,从A点处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下落到通道中点O′处的速度多大?
(3)如果在A处释放一个质量很大的物体M,在B处同时释放一个质量远小于M的物体,同时达到O′处发生弹性正碰(由于大物体质量很大,可以认为碰后速度不变),那么小物体返回从B飞出,为使飞出的速度达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h应为多大?
16.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2 s,此时P质点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为2 cm,横坐标为0.5 m,试求从图示时刻开始在哪些时刻质点P会出现在波峰?
17.
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的试管竖直放置,中间一段24 cm的水银柱将气体分成相等的两段,温度均为27 ℃,气柱长均为22 cm,其中上端气柱的压强为76 cmHg.现将试管水平放置,求:

①水银柱如何移动(向A还是向B移动)?移动了多远?
②保持试管水平,将试管温度均匀升高100 ℃,那么水银柱如何移动?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分别多大?

5.实验题(共1题)

18.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借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使小车在砝码和托盘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细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及图所示的器材.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②为达到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和托盘,通过调节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开始时,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下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

实验时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200 g,小车所受细绳的拉力为F=0.2 N.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为s,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为W,小车动能的变化为ΔEk.请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四位).这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
计数点
s/m
v/(m·s-1)
v2/(m2·s-2)
W/J
ΔEk/J
A
0.1550
0.5560
0.3091
0.0310
0.0309
B
0.2160
0.6555
0.4297
0.0432
0.0430
C
0.2861
0.7550
0.5700
0.0572
0.0570
D
0.3670
0.8570
0.7344
0.0734
0.0734
E
0.4575
0.9525
0.9073
 
 
F
0.5575
1.051
1.105
0.1115
0.1105
G
0.6677
1.150
1.323
0.1335
0.1323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小组在之前的一次实验中分析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明显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斜程度不够
D.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斜程度过大
(4)实验小组进一步讨论认为可以通过绘制v2-s图线来分析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各计数点的实验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2-s图线.分析v2-s图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等于理论值,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种方案中直线斜率表达式为k=___________ (用题目中相关物理量字母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