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6914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

1.单选题(共6题)

1.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
B.在0~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C.在1 s~2 s内,合外力不做功
D.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2.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视为点电荷
B.均匀带电的绝缘球体在计算库仑力时一般可视为点电荷
C.带电的细杆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视为点电荷
D.带电的金属球一定不能视为点电荷
3.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电荷实质就是电子(或质子)本身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5.
如图所示,是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的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是中垂线上的两点,,用分别表示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    )

A. 一定大于一定大于     B. 不一定大于一定大于
C. 一定大于不一定大于 D. 不一定大于不一定大于
6.
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E=知,若q减半,则该处电场强度为原来的2倍
B.由E=k知,E与Q成正比,而与r2成反比
C.由E=k知,在以Q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场强均相同
D.电场中某点场强方向就是该点所放电荷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

2.选择题(共7题)

7.33.读等值线图(a1>a2>a3),判断
8.33.读等值线图(a1>a2>a3),判断
9.33.读等值线图(a1>a2>a3),判断
10.

亚洲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复杂。读亚洲地形简图,完成下题。

11.

亚洲面积广大,自然环境复杂。读亚洲地形简图,完成下题。

12.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排解,进行自我疏导。下列排解挫折感方法不可取的是(    )

13.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排解,进行自我疏导。下列排解挫折感方法不可取的是(    )

3.多选题(共4题)

14.
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射入匀强电场后,以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2g的加速度向下运动,在小球下落h的过程中(  )
A.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B.小球的动能减少了2mgh
C.电场力做负功2mghD.小球的电势能增加了3mgh
15.
关于动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等
D.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16.
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量之比为1∶7,相距为r,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相互作用力和原来力的比值可能为(  )
A.4:7B.3:7C.9:7D.16:7
17.
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带电荷之比为1:7,相距为r,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为原来的( )
A.B.C.D.

4.解答题(共3题)

18.
如图所示,一条长为L的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将它置于电场强度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45°。

(1)小球带何种电荷?电荷量为多少?
(2)若将小球向左拉至悬线呈水平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则从放手后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做什么运动?经多长时间到达最低点?
19.
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求:

(1)0~8s时间内拉力的冲量;
(2)0~6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3)0~10s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0.
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轴,在过原点O垂直于x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6.0×105 N/C,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在O处放一个电荷量q=-5.0×108 C,质量m=1.0×102 kg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沿x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0=2.0 m/s,如图所示。(g取10 m/s2)试求:

(1)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2)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

5.实验题(共2题)

21.
学校实验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提出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案:甲方案为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实验,乙方案为用小车在木板斜面上下滑进行实验.(1)小组内同学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一个大家认为误差相对较小的方案,你认为该小组选择的方案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若该小组采用图甲的装置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请根据纸带信息计算出打下D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的一端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