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3.
读表数据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年龄 | 0~15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总计 | |
甲组 | 人口数 | 200 | 550 | 250 | 1000 |
死亡数 | 0.5% | 0.6% | 2% | ||
乙组 | 人口数 | 350 | 600 | 50 | 1000 |
死亡数 | 0.8% | 0.7% | 2.2% | 0.81% |
4.
读表数据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年龄 | 0~15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总计 | |
甲组 | 人口数 | 200 | 550 | 250 | 1000 |
死亡数 | 0.5% | 0.6% | 2% | ||
乙组 | 人口数 | 350 | 600 | 50 | 1000 |
死亡数 | 0.8% | 0.7% | 2.2% | 0.81% |
2.单选题- (共4题)
7.
如图甲所示,一个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的左端施加变化的水平拉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x与弹簧弹力大小F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
B.根据图像,当弹簧形变量x=15cm时,弹力F=30N |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m |
D.当对弹簧的左端施加水平压力时,弹簧劲度系数不变 |
8.
如图所示,a为水平输送带,b为倾斜输送带,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
B.b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
C.b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D.a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9.
如图甲所示,旋臂式起重机的旋臂保持不动,可沿旋臂“行走”的天车有两个功能,一是吊着货物沿竖直方向运动,而是吊着货物沿旋臂水平运动,现天车吊着货物正在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行驶,同时又启动天车上的起吊电动机,使货物沿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此时,我们站在地面上观察到货物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乙中的( )

10.
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自由端位于O点,现用一滑块将弹簧的自由端(与滑块未拴接)从O点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停止,如图甲所示,滑块自A运动到B的v-t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

3.多选题- (共1题)
11.
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A、B,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用同方向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于物体A和B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物体A、B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A、B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中图线a、b所示,相关数据已在图中标出,已知m1>m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A.物体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一定相同 |
B.力F1一定大于力F2 |
C.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一定小于力F2对物体B所做的功 |
D.力F1的最大瞬时功率一定小于力F2的最大瞬时功率 |
4.解答题- (共5题)
12.
如图所示,质量M=10kg、上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木板在F=5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5 m/s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1kg,将一铁块无初速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当木板运动了L=1m时,又无初速度地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上第2块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在木板的最右端无初速度放一铁块。(取g=10m/s2)试问:

(1)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了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
(3)最后一块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远?

(1)第1块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了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
(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块铁块?
(3)最后一块铁块与木板右端距离多远?
13.
(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小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足够长的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斜面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37°,力F作用t1=2s后撤去,小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后,又返回至起点。(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

⑴小物体运动过程中相对起点的最大位移xm的大小;
⑵小物体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t返回起点。

⑴小物体运动过程中相对起点的最大位移xm的大小;
⑵小物体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t返回起点。
14.
图(甲)所示,弯曲部分AB和CD是两个半径相等的
圆弧,中间的BC段是竖直的薄壁细圆管(细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的直径),细圆管分别与上、下圆弧轨道相切连接,BC段的长度L可作伸缩调节.下圆弧轨道与地面相切,其中D、A分别是上、下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整个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多次以某一速度从A点水平进入轨道而从D点水平飞出.今在A、D两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小球对轨道A、D两点的压力,计算出压力差△F.改变BC间距离L,重复上述实验,最后绘得△F-L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一切摩擦阻力,g取10m/s2),试求: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离地高度为0.8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水平距离为2.4m,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大小


(1)某一次调节后D点离地高度为0.8m.小球从D点飞出,落地点与D点水平距离为2.4m,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的质量和弯曲圆弧轨道的半径大小
15.
(14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由长征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1,飞船飞行五周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的时间为t,于10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草原成功返回,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⑴飞船在A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⑵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
⑶若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0,求“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的比值。

⑴飞船在A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⑵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
⑶若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0,求“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的比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