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上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6028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11题)

1.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3 m/s,1秒钟后该物体速度的大小变为5 m/s且方向不变,在这1秒钟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分别是(   )
A.a =" 8" m/s2;x =" 4" mB.a =" 8" m/s2;x =" 8" m
C.a =" 2" m/s2;x =" 4" mD.a =" 2" m/s2;x =" 8" m
2.
质量为1 kg的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做直线运动,在空中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6 m/s2,最大上升高度为5 m,若g取10 m/s2,则在这个过程中(  )
A.重力势能增加80 JB.动能减少50 J
C.机械能减少30 JD.机械能守恒
3.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设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桌面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  )
A.mgsinθB.μmgcosθC.fcosθD.0
4.
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共同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 A、B端点均固定,其中OB是水平的,OA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

A. 细绳OB的拉力大小为mgtanθ
B. 细绳OB的拉力大小为mgcotθ
C. 细绳OA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
D. 细绳OA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
5.
从距地面相同高度处,水平抛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抛出A球的初速度为v0,抛出B球的初速度为2v0,若两球运动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分别为,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分别为PA和PB,则(   )
A.;PA<PBB.;PA<PB
C.;PA=PBD.;PA=PB
6.
以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忽略空气阻力,当小球的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大小相等时,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的比值是  
A.1:1B.2:1C.1:2D.1:4
7.
游乐园中的“空中飞椅”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图,它的基本装置是将绳子上端固定在转盘上的边缘上,绳子的下端连接座椅,人坐在座椅上随转盘旋转而在空中飞旋。其中P为处于水平面内的转盘,可绕OO'轴转动,圆盘半径d =" 24" m,绳长l =" 10" m。假设座椅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绳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θ = 37°,座椅和人的总质量为60 kg,则(g取10m/s2)(   )
A.绳子的拉力大小为650 N
B.座椅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5 m/s
C.圆盘的角速度为 0.5 rad/s
D.座椅转一圈的时间约为1.3 s
8.
半径为R的圆桶固定在小车上,有一光滑小球静止在圆桶的最低点。如图所示,小车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小球在桶内做圆周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圆桶的半径与小车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A.B.C.D.
9.
通常我们把太阳系中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天”,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年”。与地球相比较,金星“一天”的时间约是地球“一天”时间的243倍。由此可知:
A.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约是金星自转角速度的243倍
B.金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243倍
C.金星的半径约是地球半径的243倍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是金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43倍
10.
若某卫星在行星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该卫星(  )
A.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大B.半径越小,周期越大
C.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D.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
11.
质量是1 kg的钢球,以5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以3 m/s的速度被反向弹回。假设球与墙面接触的时间是0.1秒,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  )
A.钢球的动量变化量为2kg•m/s
B.钢球的动量变化量为-2kg•m/s
C.墙面对钢球的冲量为8 kg•m/s
D.墙面对钢球的冲量为-8 kg•m/s

2.选择题(共12题)

12.(3x+1)(3x﹣1)(9x2+1)={#blank#}1{#/blank#}.
13.(a﹣1)(a+1)(a2+1)的结果为{#blank#}1{#/blank#}.
14.(a﹣1)(a+1)(a2+1)的结果为{#blank#}1{#/blank#}.
15.若(2x﹣3y)•M=9y2﹣4x2,则M表示的式子为{#blank#}1{#/blank#}.
16.(x﹣2a)(x+2a){#blank#}1{#/blank#} =x4﹣16a4
17.(x﹣2a)(x+2a){#blank#}1{#/blank#} =x4﹣16a4
18.计算(3+2a)(3﹣2a)={#blank#}1{#/blank#}.
19.利用乘法公式计算:1232﹣124×122={#blank#}1{#/blank#}.
20.利用乘法公式计算:(m+n+2)(2﹣m﹣n)={#blank#}1{#/blank#}
21.(2a﹣5b)•({#blank#}1{#/blank#})=25b2﹣4a2
22.计算:(a+1)(a﹣1)(a2+1)(a4+1)={#blank#}1{#/blank#}.
23.计算(2+x)(2﹣x)={#blank#}1{#/blank#},(﹣a﹣b)2={#blank#}2{#/blank#}.

3.多选题(共2题)

24.
在学习胡克定律的过程中,某小组同学决定测量弹簧测力计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P、Q为两个相互连接的弹簧测力计,P的劲度系数为k1,Q的劲度系数为k2。实验过程中在Q的下方挂上重物(弹簧形变不超出限度),读出其拉力为F,再从左侧的刻度尺中读出Q下降的高度为h(不包含指针和下方的挂钩)。忽略两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则根据以上方法及数据()
A.可测定P的劲度系数k1
B.可测定Q的劲度系数k2
C.弹簧测力计Q的读数F = k2 h
D.即使没有Q,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P也可以测量k1
25.
右图是某小组同学为研究滑动摩擦因数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木块,Q为木块右端连接的一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Q的读数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若实验条件较为理想,则()
A.只有将木板A匀速抽出才能从Q上读取稳定读数
B.将木板A加速、减速或匀速抽出均能从Q上读取稳定读数
C.通过该方法可测得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D.通过该方法可测得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4.解答题(共4题)

26.
(10分)我国北方冬季天气寒冷,雪后路面结冰会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影响。若汽车橡胶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9,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当汽车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普通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设车轮立即停止转动),汽车要滑行8m才能停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汽车行驶时的速度大小;
(2)汽车在冰面上以同样速度行驶,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比普通路面增大多少;
(3)要使汽车紧急刹车后在冰面上8m内停下,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超过多少。
27.
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恰好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d,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定值.

(1)求绳断开时小球的速度;
(2)求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3)若手的位置始终不变,改变绳长使手与球间的绳长变为,要使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恰好断掉,求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
28.
(16分)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AB、EF,他们的圆心角均为90°,半径均为R。一质量为m ,上表面长也为R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CD上,小车上表面与轨道AB、EF的末端B、E相切。一质量为m的物体(大小不计)从轨道AB的A点由静止下滑,由末端B滑上小车,小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小车右端与壁DE刚接触时,物体m恰好滑动到小车右端且与小车共速。小车与DE相碰后立即停止运动但不粘连,物体则继续滑上圆弧轨道EF,以后又滑下来冲上小车。求:

(1)物体从A点滑到B点时的速率;
(2)物体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3)水平面CD的长度;
(4)当物体再从轨道EF滑下并滑上小车后,如果小车与壁BC相碰后速度也立即变为零,最后物体m停在小车上的Q点,则Q点距小车右端的距离。
29.
(10)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 =" 800" g的木块,一质量为m =" 50" g的子弹以v0 =" 170" m/s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最终与木块一起运动。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该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可以忽略不计。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 g =" 10" m/s2求:

(1)子弹和木块一起运动时的最大速度;
(2)子弹与木块摩擦生热Q1和地面与木块摩擦生热Q2的比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