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60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1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褓(qiǎnɡ)   要(sài)   旁(wù)    信手来(niān )
B. 慰(jiè) 狡(xiá)   临(bīn)    忧心忡忡(zhōnɡ)
C. 污(huì) 褴(lǔ)    婷(pīnɡ)   相得益(zhānɡ)
D. 杂(yǒnɡ)   立(zhù)   躇(chóu)  人听闻(hài)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峭壁 情有可原 虚妄 惟妙惟肖
B. 演绎 漠不关心 取缔 自暴自弃
C. 纯粹 混为一谈 服侍 不言而喻
D. 记载 挑拨离间 惘然 天轮之乐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B.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C.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D.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4.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设问)
B.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排比)
C.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D.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 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上,教育局听取了老师们的广泛意见。
D. 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6.
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发现你很蠢,快考试了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
B. 公园里,达瓦想去洗手间,问路人:“喂,洗手间在哪儿?”
C. 在图书馆,旦增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朝花夕拾》这本书吗?谢谢!”
D. 占堆的妈妈很唠叨,央珍劝道:“我妈妈也这样,你不用管她,就当没听见。”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的磨难: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生辰纲……终获真经。
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
D. 《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入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①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而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选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入遗成功的原因。
【小题3】第③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5】“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请从你了解的“二十四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示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来临,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农民开始耕耘,一年四季由此开始。
9.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⑴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⑵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⑶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⑷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⑸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⑹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⑻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A (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⑼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B (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⑽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⑾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⒀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⒁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⒂“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⒃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节选)

【小题1】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处。
A.________ B.________
【小题2】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指出选文第⒀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概括。
【小题4】“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3.课内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
(2)人恒过      过:
(3)于虑 衡:
(4)而后 喻: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心志 B. 无案牍之
C. 益其所不能 D. 神寒骨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_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4.语言表达(共1题)

11.
仿写。
明月清风是风景,让人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曲赋是风景,让人低唱浅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