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7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zhuó)   密(chóu)   罩(lóng)   锋芒露(bì)
B. 起(dié)   烦(suǒ)   嚼(jǔ)   人不倦(huì)
C. 修(qì)   吞(chì)   拖(tà)   沛流离(diān)
D. 斑(lán)   红(yān)   如(bì)   目不园(kuī)
2.
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都知道,曹雪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他曾自述,为写《石头记》(即《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可谓沥尽心血方成巨著。时至今日,这部书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流传海内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曹雪芹的富贵出身和显赫家世,在历史上也一直是鲜为人知的。

A. 当之无愧 B. 沥尽心血 C. 家喻户晓 D. 鲜为人知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坐在餐桌旁,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老妈的怒火会不会降落到我的头上。
B. 经过同学们再三劝说,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C. 诚信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素质。
D. 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2.字词书写(共1题)

4.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登 高 心 旷   临 流 意 远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般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小题1】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小题2】选文的标题能不能换成“忠于职责”?为什么?
【小题3】选文第⑥段为何要交代父亲喜欢这首歌?
【小题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将邓稼先放入了一个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赞扬了其品格和崇高的精神。
B.选文第②段中的“也不知道”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对承担重任的邓稼先的理解和怜惜。
C.选文第③段的排比句,突出强调了核弹研制工作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担忧。
D.选文第⑤段中“燕然勒功”一句引用典故,表明了中国男儿愿为祖国建立功业的决心。
6.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醉美枣花香

①在我工作的大院里,长着10多棵枣树。每到枣花盛开的季节,满院子都弥漫着枣花绵绵悠长的清香,如窖藏多年的老酒,醇厚绵柔甘洌。闻着这些熟悉的芳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在红枣树下度过的清纯时光,思绪也随之飘向了故乡。

②我的故乡在冀中南平原一个不算大的村庄,是远近闻名的红枣之乡。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生长着枣树。等到桃花、梨花等凋零谢幕后,枣树才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A细细小小的黄绿色的花苞渐次绽放,在光影斑驳、簌簌轻响的嫩叶中间,释放着清甜的香气。徜徉在这样一片枣树林里,呼吸着带有枣花香的新鲜空气,吟诵着苏轼的“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好一派悠然淳朴的乡间风情!

③每到这个时候,一些养蜂的人家就会相约而来。蜜蜂一旦安顿下来,就开始酿造最甘美的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出出进进,在花叶之间忙碌地飞来飞去,尽情地采花酿蜜。其他的昆虫也会接踵而至,或结茧或化蝶或翩翩起舞,一同演奏着初夏的交响乐曲;远方的鸟雀也来凑趣,衔来枝条搭建一个个巢穴,偶尔鸣唱一曲、啾鸣几声,给树荫下斑驳的时光平添几多美妙。笑靥灿烂的枣花仰着头,分享着它们的幸福,也希冀飞到鸟虫们的翅膀上装饰一番,让世界更加亮丽。

④如果赶上蜂农揭箱割蜜,我们就会跑过来,好奇地看看蜂王长什么样子,还帮着打个下手。这里的枣花蜜成色纯,甜味浓,养分大。割蜜时,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股甜香的清气,还有点鲜枣的味道。等蜂农忙完了还会给我们几块蜂巢蜜吃,那是最开心的时候。就这样,枣花的幽香几乎甜蜜着我的整个童年、少年。

⑤后来,读过李硕、刘长卿、苏轼、等名人雅士咏诵枣花的诗词歌赋,恍若穿越时空隧道,透过诗文,领略了远古枣乡的旖旎风光,回味故人先贤们的爱枣情怀,使我对枣花别样的韵味更添几分钟爱。尤其是曾任两代四朝宰相的宋代诗人王溥“枣花至小能成果,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的《咏牡丹》,把我对枣花的钟爱,由审美的情思升华为品格的赞赏。

⑥的确,枣花娇小天真,从不哗众取宠,争香夺艳,也决不卑微唯诺。花事已过,它虽凋落却毫不悲伤,而是用汲取的营养悄悄地孕育着新的生命。转眼望去,枣树上便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灯笼。

⑦七月十五红枣圈儿,八月十五晒枣干儿。秋天,枣子次第成熟的时候,B阳光下,一片片枣树都缀满了果实,鲜嫩红艳。每有风吹过,便会轻轻的摇曳、荡漾、涌动,闪动出耀眼的光芒。这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全都出动,大人们爬上树干,对着竹竿对着枣子敲打,枣子纷纷落下,就像下了一场枣子雨。我们这些孩子便会捂着脑袋高兴得又蹦又跳。

⑧收回来的枣子,母亲总是会挑选一些没有虫子眼、果实饱满的鲜枣,冲净晾干后,沾上一点当地的高粱酒,装进一个个早先备好的坛子中,再用塑料布把坛口扎严实,搁到背阴的地方,这叫酒枣或醉枣。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枣子胀大饱满,颜色鲜红艳丽,味道清醇芬芳,口感甘甜酥脆。而那时,母亲总是等到快过年了才打开坛子的“包装”。至今想起那时的情景,嘴里还是要流口水的。这些枣子,除了自家留用一部分炮制点酒枣或晒成干枣以外,其余的大多卖掉,换成了钱。置办一年的柴米油盐。

⑨时光荏苒,家乡的红枣树却成为了萦绕心中的遥远记忆。尽管童年时光掺杂了不少贫穷的清苦,但经过清香的枣花和漫长岁月的发酵,回甘的韵味越发醇厚,令人痴醉。一片枣林,那么远,又那么近,支撑起一个村庄,守住了一份恩念。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小题1】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就这样,枣花的幽香几乎甜蜜着我的整个童年、少年。
【小题2】选文第⑤段引用王溥的诗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在选文A、B两处写景的语句中,任选一句赏析,体会其写法的特点和作用。
A细细小小的黄绿色的花苞渐次绽放,在光影斑驳、簌簌轻响的嫩叶中间,释放着清甜的香气。
B阳光下,一片片枣树都缀满了果实,鲜嫩红艳。每有风吹过,便会轻轻的摇曳、荡漾、涌动,闪动出耀眼的光芒。
【小题4】选文第⑨段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7.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雪夜惊魂

①森林驻守在田野的尽头,直竖着耳朵。田野在观望,森林在倾听。在田野的另一头,依傍着波尼村。那时候,夫娜跟我们一同住在波尼村。

②一天下午,天色昏沉,邻居顶着风雪来告诉夫娜,在森林的另一头有个老人快不行了,而他的孙子还是个婴孩,正发着高烧,他们孤苦无依,再没有别的亲人了。夫娜心里一沉,如果她没法赶到那婴孩身边,孩子就必死无疑了。透过窗户,她焦急地张望着,想看看暴风雪有没有减弱。

③夫娜是个“护理婆婆”,一家家走街串巷,每当哪户贫苦人家的孩子病倒了,这位枯瘦的老妇人就会出现在门口,问道:“小家伙还好吗?”于是,孩子的母亲就可以继续安心干活了,因为她知道孩子会得到精心的照料。再没有哪个母亲比夫娜老太太更体贴、更慈爱了。夫娜慷慨地把她的慈母之爱,灌注给一个又一个孩子。当一个孩子康复了,同她亲如骨肉,她却不得不依依分别,转而照顾下一个。

④向晚时分,暴风雪暂时止歇了,可这也不顶事儿,因为她要从森林里穿过,而晚上的时候,那里有成群的野狼在潜行觅食。夫娜左思右想,终于慢慢定下心来,决定要去。于是,邻居帮她给大黑马套上了马具。这时候,在田野边上窥伺着的公狼连蹦带跳跑进了森林,在沿途的灌木丛里留下记号,告诉别的狼:今天晚上,夫娜要驾着黑马穿过森林。

⑤天,越来越黑。领头的母狼决定召集狼群全体,举行盛大的集会伏击猎物。野狼嗅着记号,意味深长,悄悄爬过软绵绵的雪地,聚集在森林的边缘,围绕着它们年长的头目。月亮很快就出来了,黑黝黝的磨坊矗立在田野里,映得清清楚楚。

黑马拉着的低矮的雪橇,在白雪的银浪上滑行,如同一叶扁舟,时而高高跃起,时而低低沉下,流星一样,向磨坊的黑岛疾驰。夫娜忽然一阵忧惚,好像看见自己正抱着那个康复了的婴孩,在温暖的炉火旁玩笑。雪橇驶过磨坊,越爬越高。而等她回过神来,黑马已拉着雪橇从桥上摔了下去,掉进了雪堆里。

⑦此时,想要出击的公狼正大感不解:那雪橇已在山头露了出来,照理说应该直奔狼群而来才对,怎么就不见了呢?公狼踌躇了半晌,尽管心高气做,还是交了权,让它聪明的伴侣——母狼来定夺。母狼想起来,有个地势更高的地点正好登高俯瞰,就从暗影里走出来,领着狼群踏雪而行。狼群往下一看,真是撞上了好运,冷冷的月色下,野狼的毛色闪着银幽幽的光,它们悄悄走到坡边,一双双火烧似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底下。

⑧夫娜困在雪橇里手忙脚乱,她越是喊那黑马往前走,马在雪堆里就陷得越深。她正要走到大路上,试着用手拽那缰绳,猛地瞥见上面一圈火烧似的眼睛,便吓得僵在那里,一动不动。

⑨公狼又取得了领导权。它后腿蹬在雪里,随时准备纵身一扑。可是刹那间,公狼也和夫娜一样,呆采地立着,一动不动。野狼有个奇特的习性,对于静止不动的东西尤其害怕,唯恐里面藏着什么活物。就连一棵刚刚被连根拔起的树,它们看着,也是心惊肉跳的,不敢马上靠近。

⑩在这当口,要是老太太起身逃跑,野狼就会扑将过来,把她和黑马撕成碎片。可老太太只是轻轻地跪在地上,身子伏得低低的:“狼爷爷,我求求你们,不是为着我自己,而是为着那个小宝贝。他正等着我去照顾啊。可怜可怜孩子吧,你们也是当爹的呀。”老太太就这样伏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地乞求着。

野狼望着眼前这黑乎乎的神秘东西,纹丝不动,却显然是个活物,不由又惊又怕、心中大乱,想着要逃到那清辉流溢的月色下。聪明的母狼从公狼身后走出来,小心翼翼地嗅了嗅一动不动的老太太,又敬又畏地留下记号,然后沿着空地边缘走开了。其他野狼跟在后面,一个个上前去闻了闻老太太,敬畏地留下记号。就这样,野狼一匹匹跟在头狼身后,排着队离开了那可怕的地方。

这段遭遇野狼的惊魂之夜,夫娜跟我们讲了很多回。每次听来,我们都是毛骨悚然,可老太太总却是轻松地一笑:“孩子们,等我起身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是野狼的味道,不过幸好那个要孩后来真的平安无事了。”

【小题1】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夫娜
听到消息,决定出行
A
B
安全离开,救治婴孩
野狼
窥伺村庄 传递消息
C
对峙夫娜,惊怕难断
D
 
【小题2】选文第③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黑马拉着的低矮的雪橇,在白雪的银浪上滑行,如同一叶扁舟,时而高高跃起,时而低低沉下,流星一样,向磨坊的黑岛疾驰。
【小题4】选文中的夫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线!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他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

上述语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这辆车最终的命运是__________。

5.课内阅读(共1题)

9.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各题。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万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②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_   (2)沙为坎穴: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尔辈不能物理/寻根
B. 非木杮/莫衷一
C. 于沙上/没无声
D. 一老河兵之/风丧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根据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春,是那样的娇艳与敏感。一株小草的偷笑,就能唤醒一片大地;一缕清风的哼唱,就能吵醒一树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综合性学习。
班级举办了“孝亲敬老”主题活动。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幅宣传海报,请推选出你认为最优秀的一幅,并说明原因。
       
我推选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理活动材料时,同学不小心将三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他重新整理好顺序。
①太羹有味是诗书  ②名城子弟尽贤良  ③忠臣必求孝子门
④阙里儿孙多仁孝  ⑤明德自有达人后  ⑥至乐无声惟孝悌
第一副:____________ 第二副:____________ 第三副:____________(只写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