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媲美(pì) 讪笑 睡眼惺忪(xīng) 妄自菲薄 |
B.愧怍(zuó) 阴霾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衡 |
C.藉贯(jí) 地窖 相形见绌(zhuó) 寻章摘句 |
D.恪守(kè) 啜泣 消声匿迹(nì) 鞠躬尽瘁 |
A.这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也许有碑文可查,可惜那时候我没有读过《碑板广例》之类的书,对于石刻等等不怎么热心,以致熟视无睹。 |
B.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洼处,彼此相去虽没有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A.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
B.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
C.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会出现逆转。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
B.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
C.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
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②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③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④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⑤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①②⑤④③ | B.②⑤③④① | C.④①⑤③② | D.②⑤④③①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②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释: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
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
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
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 |
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 |
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 |
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通“伸”,伸张。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以罪谪龙场 | B.就石穴/而居之 |
C.昔孔子/欲居九夷 | D.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
(1)守仁以罪谪龙场(________)
(2)就石穴而居之(________)
(3)因名之曰“何陋”(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小题4】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黄土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小题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小题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小题3】医生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
【小题4】文章开头说______,结尾说______,形成首尾呼应,深化了______的象征意义。
【小题5】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