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桂林卷)语文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582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1/7/8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2.
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2分)
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③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④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论争: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⑤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③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④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论争: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⑤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6.下列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8.口语交际:(4分)
小明向外人介绍家人,下列哪一项称谓的使用是正确的(     )

2.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小题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题目。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 ②泉而
③柳条将舒未 ④呷浪之
【小题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①若脱笼
②娟如拭
【小题3】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小题4】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A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C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世博会,D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① A句语序不当,正确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 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 C句有一处标点错误,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④ D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中有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应删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