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词书写- (共1题)
①在春的暖日和风中,漫山遍野的花儿次第开放。②驻足花前,我仿佛能听到窃窃的花语和直沁心底的花香。③可是不久,一场春雨一阵春风之后,昨天还熙熙攘攘的一树娇艳,一夜之间却黯淡了炫耀的绯红,直落得香消玉yǔn,落红纷纷,满地残芳随风缥零。④花儿们就这么轻易地老去了容颜,给人留下了意犹未尽的怅憾。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直沁心底 (_______) 怅憾(_______) 香消玉yǔn(_______)
(2)文中①句中“次第”的意思是_____。
(3) 文中②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到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③句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③之。乃幽④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⑤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⑥。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⑧。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释)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降:使……投降。羝:公羊。④幽:禁闭。⑤啮:咀嚼。⑥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⑦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⑧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往之女家 (_______)
与民由之 (_______)
必敬必戒(_______)
白单于(______)
武既至海上(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小题3】用原文语句填空。
(1)“是焉得为大丈夫”的“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苏武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①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
②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③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
④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
⑤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
⑥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小题2】第三段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小题3】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当你读书时,你能聆听到一些高贵灵魂的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材料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用到读书上,就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
4.名著阅读- (共1题)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____集。
(2)鲁迅在《_____》一文里,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_____》一书后,才可去玩。
(4)《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_____》之事,我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学校计划3月8日下午两点开始,在学校操场举行“猜灯谜”活动,请你代表校政教处拟写一则活动的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后,小华写了一篇新闻稿打算向蚌埠日报社。请你帮他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新征程,讴歌正能量,3月8日下午,蚌埠博雅学校第三届“猜灯谜”活动在学校操场如期举行,原九三学社蚌埠市委咨询部工程师、蚌埠市灯谜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毛冠福先生受邀参加活动。“猜灯谜”活动分为灯谜知识讲座、灯谜展猜两个环节。灯谜知识讲座由蚌埠市灯谜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志昌老师主讲。吴老师对灯谜的起源、沿革、结构、种类和猜谜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在灯谜展猜现场,八百条谜面在和煦的春风中起舞,初一、高一近800名学生穿梭其间,场面热闹非凡。在四个兑奖处,竞猜学生都排起了整齐的队伍,有序兑奖。
(3)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你能再设计一个活动吗?________________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