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家宝总理3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时指出:当务之急是保障叙利亚平民的生命安全,各方要立即停止暴力行动。 |
B.在刚刚结束的斯诺克中国赛首轮比赛中,近期征战过频的丁俊晖开局不利,一度0比4落后于对手,但他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最终连胜五局,上演了惊天逆转。 |
C.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D.“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校车安全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盐城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对校车司机进行交通安全强化培训,以多种形式提高他们预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
B.纽约尼克斯队华裔球员林书豪用连续6场的神勇发挥征服了所有篮球迷,毫无争议地当选为NBA东部最佳球员,成为NBA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球员。 |
C.黄岩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
D.亨氏、雀巢等许多知名食品含有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这些公司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会不会再次出现呢? |
3.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东方出现了一道金色发红的光辉,照在一片翻滚的云彩之上, 只可略想,当爱神厄洛斯第一次吻普绪喀时,那羞红了脸的少女大约就是这个样子。
①远处的高峰立刻被染上一抹轻柔的玫瑰红。
②如同一只闪动着光辉的蝴蝶轻轻滴落到了高山的额头上。
③无数云朵如同波浪起伏的海水,泛着泡沫,滚向远方高山的山顶。
④几分钟之后,在云朵的下方,涌起跳动的麇集在一起的火红的鳞片。
⑤这种只有天上才有的粉红,使最鲜艳的花朵和女人的脸庞黯然失色。
⑥其妩媚和美丽,是任何人类语言也难以描摹的。
东方出现了一道金色发红的光辉,照在一片翻滚的云彩之上, 只可略想,当爱神厄洛斯第一次吻普绪喀时,那羞红了脸的少女大约就是这个样子。
①远处的高峰立刻被染上一抹轻柔的玫瑰红。
②如同一只闪动着光辉的蝴蝶轻轻滴落到了高山的额头上。
③无数云朵如同波浪起伏的海水,泛着泡沫,滚向远方高山的山顶。
④几分钟之后,在云朵的下方,涌起跳动的麇集在一起的火红的鳞片。
⑤这种只有天上才有的粉红,使最鲜艳的花朵和女人的脸庞黯然失色。
⑥其妩媚和美丽,是任何人类语言也难以描摹的。
A.③④⑤⑥①② | B.③④①⑤②⑥ | C.①⑤③④②⑥ | D.①②⑤⑥③④ |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过度理由效应》,完成小题。(17分)
过度理由效应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②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1973年对一群3~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1976年的另外一个数学游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③对于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认知评价理论认为,那些有形奖励,比如说金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控制力和强迫的源泉,它们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从而削弱人们的内部动机。而那些不定时出现的奖励并不会强迫人们完成某种任务,所以很难被视为一种控制力,也就不太可能削弱内部的动机。此外,无形的精神奖励,例如褒扬,会提升人们的自我决定感,并让人们感觉自己很有能力,因此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
④过度理由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一个侧面挑战了心理学理论中一直被公认的“强化原则”——奖励可以提升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是万能的,而精神鼓励在促进儿童正确行为的塑造上却略胜一筹。不仅是对于儿童,心理学家伍德·黛西在1999年前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综述显示,物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消解同样也发生在成人身上,特别是在不管任务做的是好是坏都有奖励的情况下。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还会提高内部动机。不过有的研究也显示,对于表现优异者和枯燥乏味的任务的物质奖励也会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
【小题1】下面各句说法符合“过度理由效应”的一项是( )(3分)
【小题2】第②段最后说“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3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为“内部动机”这一概念作诠释。(3分)
【小题4】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4分)
【小题5】读了本文,你觉得“过度理由效应”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过度理由效应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②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1973年对一群3~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1976年的另外一个数学游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③对于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认知评价理论认为,那些有形奖励,比如说金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控制力和强迫的源泉,它们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从而削弱人们的内部动机。而那些不定时出现的奖励并不会强迫人们完成某种任务,所以很难被视为一种控制力,也就不太可能削弱内部的动机。此外,无形的精神奖励,例如褒扬,会提升人们的自我决定感,并让人们感觉自己很有能力,因此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
④过度理由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一个侧面挑战了心理学理论中一直被公认的“强化原则”——奖励可以提升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是万能的,而精神鼓励在促进儿童正确行为的塑造上却略胜一筹。不仅是对于儿童,心理学家伍德·黛西在1999年前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综述显示,物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消解同样也发生在成人身上,特别是在不管任务做的是好是坏都有奖励的情况下。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还会提高内部动机。不过有的研究也显示,对于表现优异者和枯燥乏味的任务的物质奖励也会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
【小题1】下面各句说法符合“过度理由效应”的一项是( )(3分)
A.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
B.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
C.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或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
D.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基本不会影响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 |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为“内部动机”这一概念作诠释。(3分)
【小题4】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4分)
【小题5】读了本文,你觉得“过度理由效应”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