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在X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一个实验: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现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弹力为F,速度大小为v,其F-v2图像如乙图所示。已知X星球的半径为R0,万有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星球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B.X星球的密度![]() |
C.X星球的质量![]() |
D.环绕X星球的轨道离星球表面高度为R0的卫星周期![]() |
2.
2017年10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外发布一项重大发现,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追踪探测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学信号。关于引力波,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其存在。1974年拉塞尔豪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这双星系统在互相公转时,由于不断发射引力波而失去能量,因此逐渐相互靠近,这现象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个间接证据。科学家们猜测该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星体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的星球表面的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则关于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周期T随双星之间的距离L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若太阳系内每个行球贴近其表面运行的卫星的周期用T表示,该行星的平均密度是ρ,到太阳的距离是R,已知引力常量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求出该行星的质量 |
B.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
C.![]() |
D.![]() |
5.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双星轨道参数的变化来间接验证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GWl50914是两个黑洞并合的事件。该事件中甲、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36倍和29倍,假设这两个黑洞,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这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若该黑洞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各自质量不变且不受其他星系的影响,则关于这两个黑洞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黑洞运行的线速度v大小之比为36:29 |
B.甲、乙两个黑洞运行的角速度ω大小之比为36:29 |
C.随着甲、乙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它们运行的周期T也在减小 |
D.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
6.
宇航员乘坐航天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轨道绕月运行。经过多次变轨最后登上月球。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片羽毛和一个铅球从高度为h处同时以速度v0做平抛运动,二者同时落到月球表面,测量其水平位移为x。已知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的质量![]() |
B.在月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
C.月球的密度![]() |
D.有一个卫星绕月球表面运行周期![]() |
7.
有两颗质量不等,在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用T表示卫星的运行周期,用p表示卫星的动量,则有关轨道半径较大的那颗卫星的周期T、动量p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周期T较大,动量p也一定较大,机械能也大 |
B.周期T较大,动量可能p较小,机械能不能确定 |
C.周期T较小,动量p也较大,机械能大 |
D.周期T较小,动量p也较小,质量大的卫星的机械能也大 |
8.
2018年7月27日将发生火星冲日现象,我国整夜可见。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此时火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其明亮而易于观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道都可近似为圆形,已知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为地球的1.5倍,如图所示。从图示的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近的时刻开始计时,则火星再次与地球相距最近时所需时间约为( )


A.0.5年 |
B.1年 |
C.2年 |
D.4年 |
9.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如图所示,“北斗”系统的三颗卫星a、b、c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c所在的轨道半径为r,卫星a、b所在的轨道半径为2r,若三颗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运行,质量均为m,卫星c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引力常量为G,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a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B.a、b、c三颗卫星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
C.地球质量为![]() |
D.a、b、c三颗卫星的机械能相等 |
2.多选题- (共7题)
11.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在预测的时间和范围内准确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归隐中心点位于西经163.1度、南纬14.6度的南太平洋。如图所示,设天宫一号原来在圆轨道Ⅰ上飞行,到达A点时转移到较低的椭圆轨道Ⅱ上(未进入大气层)。若圆轨道Ⅰ离地球表面高度设为h1,椭圆轨道Ⅱ.近地点离地球表面的高度设为h2,如图所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设为g,地球半径设为R,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轨道Ⅱ上的机械能 |
B.“天宫一号”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 |
C.若“天宫一号”在圆轨道Ⅰ,周期是T1,则“天宫一号”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时间![]() |
D.若“天宫一号”沿轨道Ⅱ运行经过A点的速度为vA,则“天宫一号”运行到B点的速度![]() |
12.
未来不久人类能到火星旅行,某旅客带的行李在地面上重为
,带到火星表面上时重为
。已知这个火星的半径为R,引力常公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火球的密度是![]() |
B.火球的密度是![]() |
C.火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D.火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
13.
如图为某着陆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图,着陆器先在轨道Ⅰ上运动,然后改在圆轨道Ⅱ上运动,最后在椭圆周轨道Ⅲ上运动,P点是轨道Ⅰ、Ⅱ、Ⅲ的交点的交点,轨道上的P、S、Q三点与火星中心在同一直线上,P、Q两点分别是椭圆轨道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且PQ=2QS=2a,着陆器在轨道1上经过P点的速度为v1,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速度为v2,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速度为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着陆器在P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要点火加速 |
B.着陆器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动到S点的时间是着陆器在轨道Ⅲ上由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之比是![]() |
C.着陆器在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可表示为![]() |
D.着陆器在轨道Ⅱ上S点与在轨道Ⅲ上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
14.
宇航员在离地球表面高h处由静止释放一小球,经时间t小球落到地面;若他在某星球表面同样高处由静止释放一小球,需经时间4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
,则星球与地球的( )

A.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
B.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
C.质量之比为![]() |
D.密度之比为![]() |
15.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晚19时41分,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一天的飞行,于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它们的组合体在离地心距离r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B.组合体绕地运行的速度为![]() |
C.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 |
D.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在同一轨道上加速后才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 |
16.
中国长征二号丙火箭托举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一箭三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速度小于11.2 km/s |
B.如果已知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就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 |
C.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小于月球的公转周期 |
D.如果已知中国长征二号丙火箭静止在发射架上的总质量和总重力,就可以求出地球的密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