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嗥鸣(háo) 彷(pánɡ)徨 仰慕(mù) 鲜(xīān)为人知 |
B.赫(hè)然 衰(shuāi)徽 迭(dié)起 气冲斗(dòu)牛 |
C.高标(biāo) 校(xiào)对 殷红(yān) 目不窥(kuī)圆 |
D.抹(mǒ)杀 机杼(zhù) 澎湃(pài) 迥(jiǒnɡ)乎不同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
D.这次大会上,人们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历史。 |
C.《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 |
D.《土地的誓言》写作于“九一八”十周年,由作家端木蕻良所写,抒发了大批流亡关内的东北青年对故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故“蒙乃始就学”。 |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方面从正面表现孙权劝学有成效,一方面表现吕蒙的自得与自信。 |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以及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 |
岳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③,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注)①求访:寻找。②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营第:建造府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遂绝不饮 遂:______
(2)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或: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小题3】请谈谈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小题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我”想吃螃蟹→(1)______→(2)______→母亲捞起螃蟹→(3)______
【小题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为什么说“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
【小题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①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②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③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④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⑤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⑥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⑦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⑧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⑨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⑩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⑪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⑫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⑬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⑭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⑮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⑯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⑰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⑱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⑲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⑳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21)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小题1】通读全文,文章为何以“火车上的相遇”为题?【小题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小题3】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既是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与父亲“火车上的相遇”埋下伏笔。 |
B.第⑫段“沉重、烫手”表现了“他”意识到这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凝聚着父亲的血汗,也流露出对自己不求上进的自责。 |
C.父子相遇,似乎是有惊无喜,父亲“惊”是因为担心儿子知道真相,儿子“大声叫”仅仅是因为觉得“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
D.文章最后两段都是强调那个假期的难忘,第⑳段侧重于“他”的成熟,第(21)段侧重于“火车上的相遇”在“他”成长中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4.情景默写- (共1题)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晚春》韩愈)
(5)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木兰诗》)
(7)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8)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9)《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洁身自爱不显媚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连续两句有关爱国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之际,不禁想起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我走进低谷时,及时给予我警示、指点我度过险境、陪我走过困难的时期......也会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我成功喜悦时,和我分享胜利的果实,给我竖起大拇指……还会有那么一个人,幽默风趣,古灵精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让我难以忘怀……
请以“那个人,让我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篇幅不少于600字;(2)围绕着人物的特点,精心选材;(3)写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6.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