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
B.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竞相报道。 |
C.神舟飞船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
D.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
A.“喜欢”“千米”“哪里”“非常”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 |
B.“女娲造人”“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秋天的怀恋”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企鹅躲藏”。 |
D.“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勤俭节约的美德永远不会过时。”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
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
C.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⑤①③②④ | B.⑤③②①④ | C.②③④①⑤ | D.②⑤①③④ |
A.“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代史书。 |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
D.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
2.字词书写- (共1题)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赏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两幅作品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
B.这两幅作品属于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 |
C.这两幅作品属于隶书,端正整齐,秀丽端庄。 |
D.这两幅作品属于行书,笔势流动,用笔灵活。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诗歌鉴赏- (共1题)
浪淘沙·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曹操的组诗《观沧海》。 |
B.上阕“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
C.下阕“往事越千年”由古及今,“今又是”又由今及古;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
D.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③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①亭林: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障、城、亭、燧,都是古代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③宜:自然,当然。
(节选自《清朝艺苑》)
【小题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遇 边 塞 亭 障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___________
(2)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以:____________
(3)咨其风土 咨:____________
(4)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辄: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莫与抗衡与!
【小题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xiē 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chóu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1)xiē________斯底里 chóu__________集
(2)踉跄 ____________ 哽咽 ___________
【小题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小题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6】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谅解是一颗种子,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文章议论文阅读答案《学会谅解》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小题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⑨段删去?
6.情景默写- (共1题)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实乃时空相错,演绎穿越之美。
(2)《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裁“中兴”通讯公司,美国政府显然是“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步伐。(选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4)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代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语言表达- (共1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8.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