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新建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33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8

1.选择题(共4题)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________的热爱。
③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在门框里。
④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________宝藏。
A.当之无愧   挚痛   站立   寻找
B.鲜为人知   挚热   镶嵌   寻求
C.家喻户晓   挚热   站立   寻找
D.鲜为人知   挚痛   镶嵌   寻求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越(zhuó)    烦躁 鞠躬尽(cuì) 慷慨淋漓
B.字(tiè) 深霄 气冲牛(dòu) 浩浩荡荡
C.粗(zhuō)    镶嵌 妇皆知(rú) 微不足道
D.愧(zuò) 祈祷 深痛绝(wù) 大庭广众
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这件事“知易行难”,譬如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软指标”,由谁说了算?能否做到客观公正?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B.市民使用手机扫码进入“武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浏览百万册中文图书、电子期刊,聆听各地名家精彩演讲,畅享随时随地的云端阅读。
C.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D.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4.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于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B.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蜀贾卖药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贵贱,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注)①赢:利润。②限:门槛。③肆:店铺。④尹:此指县官。⑤僦(jiù):租赁,雇用。

【小题1】对下列画横线的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请益则之,不较 益:增加
B.于是争之   趋:前往
C.其门之限,月一 易:交易
D.人不其取   尤:指责
【小题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
A.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
B.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
C.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
D.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
【小题3】下列对文中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只出售品质好的药材且不过分营利的商人,其店铺中午就像晚上一样冷清。
B.好的和不好的药材都卖的商人,因为一切为顾客着想,最终也富了起来。
C.专卖品质不好的药材的商人,因其价格便宜,人们争相购买。
D.清廉的县尹离任时,没有钱来租赁船只,被人耻笑。
【小题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背影的魅力

①总是记起父亲的背影。

②成年后与父亲似乎少有话说,四目相对之际,那眼神不知怎的,总有一丝游移。父亲是中学政治教师,“文革”前夕我正分在他的班上。印象中慈爱的他,上起课来竟是一脸严肃,让人心生畏意,几堂课下来,我就基本埋头书本,尽量不与他照面了。当然,当他转身板书的时候,我是勇于盯着他的背影的,一来二去,竟觉得他那背影反倒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③少年时的记忆不会是那么恒久的吧?渐长,与父亲面对面的交流好像越来越少,偶有话说,常是三句两句说完便默然了。沉默中父亲与我都有些不自然,都有些没话找话。代沟么?我早已理解了父亲当年,理解了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需要。但记忆的惯性总推着我追寻他的背影,追寻那个微胖的、在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的板书间晃动的、落满粉笔灰的背影。甚至一起散步的时候,我也常常习惯地落在后头,对着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腾起的是一种遥远的温馨。  

④每当这时,我就不由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那个同样微胖的、抱着橘子蹒跚穿越铁道的背影,恍惚间竟与眼前父亲的背影有些重叠。

⑤从晚清的风雨中晃晃悠悠走来的外婆,如今号称百岁。微瘪的嘴、一脸的皱纹年斑、一双迎风流泪的眼,总爱逮着我絮絮叨叨说些陈年谷子旧芝麻。百岁其实等同三岁,说着说着她就泪流满面,奇怪的是我对她的记忆也多是背影。那一日扶她公园走走,赶上内急,让她靠在古樟树边等我。待我回来,见她手撑拐杖,身依古树,正痴痴地望着将落未落的夕阳,满头银丝亮亮地晃风中。夕阳、古树、老人、背影……天地人共同组成了那般和谐、那般默契的令人敬畏的经典场景。我一时竟然看得呆了。

或许是人世间磕磕碰碰太多的缘故,这些年与人交往,总不自觉地多了些揣摩。满面笑容的背后,会不会是闪着寒光的刀子呢?一脸真诚的表象下会不会是早已咬破了嫉妒乃至仇恨的牙呢?人自告别婴儿就有了面具,越向成人靠拢,那面具就越发五颜六色,运用自如。每个所谓成熟的男女,都堪与川剧中那个变脸的大师媲美,什么场合用什么表情,那都是无师自通,周到妥帖、变幻无穷,就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恐怕也难以看穿面具包裹着的真实。旧谚“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真是对人世间扑朔迷离的感慨。相形之下,背影就让人放心多了,你见过谁的后脑勺上带过面具呢?

⑦不记得哪本书上有这么一段大概是通过背影识人方为上策。背影是不会假的,无论善与恶,它展示的都是真实。因为一个人的背影有一个人的味道,这样的味道是无法掩饰的,无法作伪的。你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吗?不要光听他的慷慨激昂,不要光看他一副真诚的脸,找个机会转到他的身后吧,背影会泄露他的一切。

⑧当然背影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最常见的是街头迈着模特步的靓妞,身材高挑而匀称,体态窈窕而动人,袅袅婷婷,暗香浮动,让你禁不住心旌摇摇。“看那前面的俏姑娘,修长的身材娇模样,长长的头发嘛黑又亮,走起路来又摆又摇”,卓依婷的歌声恰到好处地响起,你于是“向前走,向前走,回头,望她一眼”,这一望可就吓了你一大跳,失望之余也为你的走眼懊悔不已。很少有人是经得起正面推敲的,走眼在所必然,而背影恰恰给你朦胧的美感,朦朦胧胧间那一种韵味全出,又何必非要望个究竟!

⑨比起面容,背影其实是没有什么特点的,却为何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感慨莫名呢?人的面容是生动丰富的,一个人会有数种乃至数十种不同的表情,但正是这样的丰富让人真伪难辨,让人高深莫测,让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有踏实。背影是不会有这么多花样的,它永远是一种色调——本色。每个人的背影当然都不同,但每个人的背影都体现了自己的本色。在这永恒的本色面前心灵能不受到强烈的震撼!

【小题1】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概括亲人的背影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
⑴少年时,盯望着父亲转身板书的背影,我感到莫名的亲切。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③段写到“对着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背影,心头升腾起的是一种遥远的温馨。”作者与父亲相隔不远,为什么却说是“遥远”的呢?
【小题3】品味第⑥段画线的语句,说说它对表现背影的魅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或许是人世间磕磕碰碰太多的缘故,这些年与人交往,总不自觉地多了些揣摩。满面笑容的背后,会不会是闪着寒光的刀子呢?一脸真诚的表象下会不会是早已咬破了嫉妒乃至仇恨的牙呢?
【小题4】阅读⑥~⑨段,说说“背影的魅力”有哪些?
7.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的不断恶化警醒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B.文章从碳足迹的角度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C.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D.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提高碳排放。
【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明确指出使用微波炉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第四段中的两个“更多的”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C.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所以没有必要谈“高碳生活”。
D.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午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小题3】依据文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劝告小明选择低碳生活,少喝瓶装水。小明说:“没事儿,喝点瓶装水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由于工作需要,人们不得已进入高碳生活。这种情况不需要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C.当人们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时必须通过自己植树的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
D.新房装修时,王老师家选择了太阳能热水器这种清洁能源,因为它产生的碳排放比使用热电低。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游客在武汉大学“樱花节”中种种不文明的赏樱行为,旅游文明已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视。某学校决定以“旅游文明”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题1】武汉大学希望能更好地引导游客在校内文明赏樱,作为中学生代表,请你为他们提出三条有效建议。
【小题2】武汉大学采纳了你的建议,你作为志愿者到校园内参加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你发现有一位阿姨为了制造“落英缤纷”的拍摄效果而用力摇动花枝,你准备上前去劝阻她。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