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通辽卷)语文(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13292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5/8/10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司其职。
C.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尽情地谈笑。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辽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保护地球”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响应。
B.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电视节目《爸爸回来了》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暑假就要到了,学校多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3.
(题文)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 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 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 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 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A.①③②⑤④B.③②①⑤④C.⑤①②③④D.①②⑤④③
4.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滨逊漂流记》作者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鲁滨逊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好在一直有星期五与他为伴。
B.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在内容上是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
C.《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回,详细地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
D.《骆驼祥子》中祥子三次买车的希望都破灭了,第一次是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2.句子默写(共1题)

5.
(题文)按要求填空。(8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
(4)美国挑起南海争端,遭到全世界热爱和平人的一致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所说 ,   
(5)请写出以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两句诗词: ,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2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聊:姑且(这里指随便)   ②贼:毁坏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射者中,者胜( )
(2)杂然而前者( )
(3)执而之( )
(4)汝既不(  )
【小题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小题3】甲文中的太守,乙文中的陶侃,他们都关心民生,甲文体现在 ,乙文体现在 。(2分)
【小题4】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2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⑥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划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⑦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的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30字)
【小题2】根据第⑦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
【小题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4】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文章的结尾好在哪里?(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5】请你仿照例句写一段赞美父爱的话。
例句:父亲的爱就像山,为你阻挡风雨;就像光,为你照亮前程。
8.
阅读短文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

① 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而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认真地低头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②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联想。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或打游戏,或看电视剧。我又有意识地串了几节车厢,见到还有一个外国人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感动了一个中年妇女,她要给这个“老外”拍照片,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中学,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③ 说到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我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因为一上课,满目望去,抬头听讲者最多也就是三分之一,余者大都是在低头玩手机。提醒一下,能好上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旧态复萌。一次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我稍微加了点佐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干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中。

④ 依我所见,如果说读书是“高贵的低头”,那么,玩手机就是不那么高贵的低头。“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才能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未来是注定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头就更无可能。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用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的文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会计证、律师证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

⑤ 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或曰“高贵的低头”;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读书,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于是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但愿她的“励志故事”也会引起众多“低头族”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想有辉煌的明天,就请你也多一些“高贵的低头”。

【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说说第④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文中说了“低头族”影响了学业乃至事业,其实“低头族”影响的还有其它方面。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出还影响到了什么?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想对那些“低头族”说些什么?

5.作文(共1题)

9.
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注:选作文(一)在答题卡上涂A后边的小方框,选作文(二)在答题卡上涂B后边的小方框。
要求:①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或材料任选一个,按指定文体作文。
② 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
③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作文(一):文明古国,文化厚重。国风、党风、校风、家风、班风……,正风风行。“救死扶伤,人道仁爱”是医风;“学高身正,善教得法”是教风;“勤劳俭朴,尊老爱幼”是家风;“勤奋、求实、严谨、创新”是学风……。在我们身边,这些满满的正能量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们。
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寻有哪些人,哪些事,在哪里体现出了哪种正能量,然后以“风气”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作文(二):
材料1:商鞅变法之初,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便在城南门立一根木头并贴出告示说:“能将此木移至北门者,赏十两黄金”。开始百姓议论纷纷,都不相信,因为移木轻而易举。商鞅于是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有一人半信半疑地将木头移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了赏金。百姓这才相信朝廷信守诺言,这就是“立木取信”的故事。
材料2: “市无二价,童叟无欺”这是商家的诚信诺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海枯石烂心不变”,这是情侣的铮铮信言;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诺千金”成了人们为人处事的准则和高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孔老夫子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诚信也面临危机,接受着挑战。认真阅读材料,读出你对诚信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