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D.这里山清水秀,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
A.裨益(bì) 酝酿(niàng) 广袤(mào) 称职(chèng) |
B.镌刻(jùn) 褒贬(bāo) 殉职(xùn) 聘请(pìn) |
C.归省(shěng) 汲取(jí) 裸露(luǒ) 澄清(chéng) |
D.蓑衣(suō) 应和(hè) 自诩(xǔ) 蓦地(mò) |
A.擎天撼地 宠然大物 锲而不舍 可歌可泣 |
B.销声匿迹 张皇失措 藏污纳垢 轰堂大笑 |
C.刻骨铭心 斩钉截铁 断章取义 鳞次栉比 |
D.无精打采 漠不关心 名副其实 如法泡制 |
A.2015年米兰世博会秉承以往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探索人类发展路径、追求幸福生活。 修改:将“反映”改为“表现”。 |
B.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 修改:将“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调换位置。 |
C.《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追求美好爱情的故事。 修改:将“塑造”改为“讲述”。 |
D.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
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
A.《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其作者是豪放派词人苏轼。 |
B.《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
C.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D.《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为《桃花源诗》所作的序言。 |
A.尼摩船长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诺第留斯号潜艇,能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在大海中任意穿梭。以上情节出自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
B.“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战胜内心怯懦之后的一段内心独白。 |
C.《水浒传》中晁盖、吴用和刘唐等人劫取了由杨志押送的“生辰纲”。 |
D.花果山仙石孕育出的石猴,拜如来佛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又向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后大闹天宫。这些情节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 |
A.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天即十二时辰中的子时(23:00-01:00)。 |
B.“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
C.与“鹊桥相会”有关的传统节日是“乞巧节”。 |
D.古代男子30岁被称为“不惑之年”。 |
2.文言文阅读- (共2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猥自枉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从以上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小题1】解释加点字⑴恶吏苛刻 ⑵饮食如布衣时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有 犯 赃 者 不 得 放 归 本 家 死 不 得 葬 大 茔 中
【小题4】文中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⑴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瘦瘦的清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大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属于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
⑵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回家。学校有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他去过。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
⑶冬天,每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就从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兜里掏出用旧白纱布层层包裹的馒头,放在身旁的暖气片上烤热。而夏天,他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白纱布把馒头放在书桌里,他是怕天气热,捂着馒头会坏掉。我们之间很少交流,自习课上,前桌后桌聊得热火朝天,而我们却很安静,他偶尔开口说话却只是向我借橡皮小刀之类,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反感,都什么年代了,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
⑷班上有四个调皮的同学号称“四人帮”,整天无所事事,以欺负和戏弄同学为乐,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不合群的个性引起了“四人帮”的憎恶,“四人帮”经常变着法儿戏弄他。可他总是置之不理,他平淡的回应更激起了“四人帮”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他孤傲,看不起他们。
⑸一天早上,他刚走进教室,粉笔头便从四面八方飞来打在他的身上、脸上。我以为他这下一定会愤怒得大吼大叫,但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很平静地抖抖衣服,挺直胸膛,走到座位上坐下了。第二天,依然如故。不过这次“四人帮”发射的子弹是刚刚嚼过的泡泡糖。泡泡糖的黏性很强,粘到头发上不容易拿掉,于是从上午到下午他都在和粘在头发上的泡泡糖做斗争。我心里很为他打抱不平,忍不住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淡淡地说:“我没时间理他们,我还要学习。”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他在掩盖骨子里面的懦弱。
⑹安宁了几天,“四人帮”卷土重来。那天下课后,他刚把馒头放在暖气片上,就被“四人帮”的领头大强抢了去。大强把馒头当成了足球,飞起一脚,馒头打在了教室的天花板上,然后落到地上滚到了讲台边。“四人帮”一伙用挑衅的目光看者他。他的脸由红变青由青变紫,他猛地站了起来,双手颤抖着,眼睛瞪得好大。
⑺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你们,你们太过分了!”大强还是嬉笑着,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你们可以戏弄我,但是必须尊重我的馒头!”他喊了起来。大强上前一步,身后的三个尾随者也凑上前来,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⑻他平视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你们欺负我,我可以不在乎,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们会明白那是不对的。可是,请尊重我的馒头!你们应该知道那是我的午饭。”大强一伙不动了,看者他。“我家全靠妈妈一个人操持,爸爸因病长期躺在床上。本来我是应该住校的,本来我中午应该去食堂吃饭吃菜,可是我家里没有钱!而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吃馒头。我妈说我上学不能缺了营养,而我那还没上学的妹妹只能眼巴巴地看者!每天晚上,妈妈都用小锅在炉子上给我蒸一个馒头,只能蒸一个。一袋面可以蒸好多馒头,正好维持我一学期的午饭……”他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⑼大强一脸惭愧地低下了头。他擦了擦眼泪,离开了座位。大强一伙自动闪到了一边。他弯下腰捡起那个已经裂开了大口子的馒头,用手擦拭着,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馒头上。他擦得很认真,一遍又一遍。教室里响起了几个女生的抽泣声,那一刻,眼泪也漫过了我的脸颊。
⑽第二天早上,他的桌子上堆满了食品。有汉堡包、面包、火腿肠,其中有一个醒目的半透明大塑料袋,里装满了蛋糕,那是大强送的。他站起来向同学们鞠躬,教室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谢谢”两个字被他重复了十几次。
⑾我们都明白,其实我们应该对他说声谢谢。那天,他用他的行为给我们上了永生难忘的最有意义的一课。从那以后,我不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再挑剔家人为我做的每一顿饭,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尊和坚持,每一顿饭里都含有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
【小题1】作为他的同桌,“我”对他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对他反感



【小题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⑶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偶尔开口说话却只是向我借橡皮小刀之类,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
【小题3】第⑶段结尾的“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⑼段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段,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请把侧面描写的文字全部抄下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小题5】如果你就是“他”,你会如何处理同学们堆在你桌上的食品?为什么?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⑴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⑵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⑶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⑷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⑸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⑹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⑺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⑻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小题1】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小题2】章鱼它有哪些特征?
【小题3】“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中的“很快”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4】文中第⑵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章第⑺段从哪些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请分条概括。
4.情景默写- (共1题)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9)《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材料一)
男人的大脑与女人的大脑并不完全相同。换句话说,人类的脑子可分为“男性脑”和“女性脑”两大类型,两者之间至少有三大差别:首先是大脑结构。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是沟通左右两半脑的桥梁,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较男性强。二是大脑功能。女性大脑的成熟速度快于男性,如刚刚出生的女婴,其脑成熟程度比同龄男婴早4个星期,进入青春期后少女较少男早熟2~3年。三是智力优势各有千秋。大多数男性左半脑“辛苦”而右半脑“闲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天赋与分析能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其嗅觉、听觉等感官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词汇掌握和精细手工操作等方面特别突出,故男女各有擅长。这种差别可以追溯到远古,当时人类还处于洪荒时代,男性的主要职业是狩猎,故男性的大脑是在适应狩猎的活动中逐渐发达起来的。他们的大脑为了判断猎物之间的距离而练就了空间和方向认知能力,因此天生就比女性方向感强;女性则受到生养子女、从事家务、贤妻良母角色的影响,致使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因而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灵敏,善解人意。
(材料二)
你大概意识不到,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正常人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了活动,而且它们分工明确。假如用树木和森林来形容,那么右半脑“见”的是树木,而左半脑“见”的是森林。合起来,正常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旦左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科学家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 可仍未完全了解它,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
(材料三)
半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时大脑就停止发展。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灰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力的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 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的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选文摘自《科学大众》等杂志,有删改)
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阐述男女之间大脑功能的差别时,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而又形象。 |
B.大多数男性右半脑“闲置”,而女性左右脑兼用,说明女性智力优势比男性大。 |
C.“最重要”“最为复杂”,分别从性质与结构两方面强调了大脑的不可替代。 |
D.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后脑部的大脑灰质停止增多。 |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