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
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
2.字词书写- (共2题)
6.
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Méi yǒu bǐ rén ɡènɡ ɡāo de shān
méi yǒu bǐ jiǎo ɡènɡ chánɡ de lù
Méi yǒu bǐ rén ɡènɡ ɡāo de shā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éi yǒu bǐ jiǎo ɡènɡ chánɡ de l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下面文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鸟类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从冰封雪冻的南北两极到地势显要的世界屋脊,从遮天弊日的热带丛林到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从浩瀚无际的大洋到人口稠密的城市,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鸟儿骄健的身影。
答: 应改为 ; 应改为 ; 应改为 。
鸟类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从冰封雪冻的南北两极到地势显要的世界屋脊,从遮天弊日的热带丛林到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从浩瀚无际的大洋到人口稠密的城市,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鸟儿骄健的身影。
答: 应改为 ; 应改为 ; 应改为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