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2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
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C.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已证实,浩瀚的宇宙当中,无数的黑洞神秘地藏身于各星系中。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2.
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②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葚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A.⑤③②①④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⑤④②

2.字词书写(共1题)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想起那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鸣和皮鞭滚落在山jiàn里的脆响;我想起斑lán的山雕,奔弛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蹓直的大道上跑着……

(1)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天 (_________)  鸣(__________)  山jiàn(_________)  斑lán(_________)
(2)画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句子默写(共1题)

4.
名句默写。
(1)皮之不存,______________ 。(《左传·僖公十四年》)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5)《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身姿矫健、行军迅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请写出一句关于黄河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鉴赏(共1题)

5.
少年行 王维(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小题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小题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和“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5.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报:这里指回信。④露布:公开的文告。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往事耳 (___________)
(2)幼随叔父洪仲青州入魏(___________)
【小题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蒙 乃 始 就 学
(2)年 二 十 余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小题4】同为“劝学”,甲文中的孙权与乙文中的洪仲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分别予以归纳。

6.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红岩》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带着永恒的笑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孙明霞轻轻走过去,看见江姐异样平静的动作,不禁低声问道:

“江姐,真是转移?”

江姐无言地点了点头。她这样作,只是为了暂时不让那年轻的战友过于激动。

“听说是白公馆,”孙明霞感到惶惑了,又试探着:“到了那边,代我们向白公馆的同志致意。”

江姐默默地点头。

“要是见着思扬……”孙明霞仍然心神不定。

“我知道。”

江姐梳着头发,回答了。语气是那么镇静,每个字都说得非常清楚。

听着江姐的话,孙明霞不禁感到一种痛楚的迷惘。她不相信江姐真会转移到白公馆去。她痛苦地一再瞧着江姐梳头,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江姐回过头来,仿佛没有看出她的心情似的,微笑着,用一句十分平常的话,有意把她从痛苦与迷惘中解脱出来。“明霞,你看我头上还有乱发吗?”

孙明霞久久地凝望着江姐刚梳好的头发,心里涌出无尽的话语,要想一一向含笑的江姐提说,嘴里却简单地回答着:“没有,一丝乱发也没有……”

“男室也在提人!”有谁轻声报告着,声音里蕴藏着痛苦与激动。

江姐放下梳子,叫孙明霞替她从枕头下面取出被捕时穿的那件旗袍。

“要换衣裳?不冷么?”

孙明霞茫然地问,担心江姐脱下棉衣会受凉。

“不要紧。”

江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明霞,帮我扯扯衣服。”

孙明霞知道,江姐素来爱好整洁,即使在集中营里,也一贯不变。所以平静的江姐,总是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的庄重的感觉,特别是在刚刚破晓的今天,江姐更是分外从容和认真。孙明霞渐渐感到,江姐心里充满着一种庄严的感情,也许竟是一种从容献身的感情?她立刻蹲在江姐脚边,轻轻拉平她衣襟上的褶皱,禁不住滴下了眼泪。江姐似乎没有看见这些,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孙明霞擦着泪水,转过头去,为江姐收拾行装。江姐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她轻轻走到“监狱之花”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江姐凝望了她一阵,终于情不自禁地俯身在脸蛋上吻了一下。

抬起头来时,看见孙明霞把她的衣物,收拾在一个布包里,递了过来。

“江姐,你的几件换洗衣服。”

江姐轻轻接过布包,看了看,又递还给孙明霞。“我不需要了。”江姐微微一笑。

布包从孙明霞手上,跌散在地上,她忍不住眼泪涌流,放声哭倒在江姐怀里。

“江姐!江姐……”

(选自《红岩》第二十五章,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小题1】从选文可以看出,江姐具有什么可贵精神?
【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立刻蹲在江姐脚边,轻轻拉平她衣襟上的褶皱,禁不住滴下了眼泪。
【小题3】针对第⒇段中画线语句,结合全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她轻轻走到“监狱之花”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
(1)“监狱之花”这个美丽的名称是谁取的?
(2)请简述这个孩子的来历及其父母情况。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小题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小题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
(2)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小题4】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盐海学校七年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请你写出一句爱国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期,一款“爱国”主题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则新闻,围绕“天下国家”的主题谈谈你的感受。

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雅砻江镇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抵达海拔4000余米的现场。

扑火行动中,因风力风向突变,突发林火爆燃,现场扑火人员紧急避险,其中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队员壮烈牺牲。

在这场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全体参战人员视灾情为命令,以保卫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为己任,用鲜血和生命忠实践行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的铮铮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0.
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事、物、景激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中飘逸缕缕温馨和芬芳……

请以“那一缕心香”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