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1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忿然(fèn) 红(yīn) 愧(zuò) 一泄万丈
B.湃(péng) 古(gèn) 溯气     苛杂税(jiān)
C.汗(kāi) 震悚    伛偻(yǔ lǚ) 锋芒毕露
D.若(shú) 胸(pǔ) 水(xián) 警报叠起
2.
下列句子加点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C.他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不可理喻。
D.网购已成为当下重要的生活方式,电商网站的业务的确非常繁忙,订单处理得慢也是情有可原的。
3.
下列语文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B.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体,长篇传记一般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
C.《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要以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错落有序,其间还穿插了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
D.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常见的副词“很、更、最、非常、终于、大概”等均是用来表程度修饰形容词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邓稼先,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B.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面抹得很反光,泥瓦匠也很用心。
C.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D.我原打算介绍王兵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霁夜

(北宋·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 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霁夜:雨过天晴之夜。②孔平仲:北宋诗人,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③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⑤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⑥南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因戍墙铃响而梦醒。
B.颔联先实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虚写“淡月笼云”的夏夜景色。
C.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
D.尾联由今夜推想到明朝,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夜色,在夜深人静之时尤显“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冷与之映衬,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颔联实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虚实对比。
C.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静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欣悦的意趣。
D.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羲之传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羲之笑/而不答
B.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
C.此儿必见/用笔诀
D.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能秘之(__________)
(2)太常王策曰(___________)
(3)与之(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此子必蔽吾名!
(2)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小题4】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有名字的树

王伟锋

①院子里有三棵树。奶奶说:“这三棵树都有名字呢。”

②“树还有名字?”我感到很奇怪,就仰起头问奶奶。奶奶说:“树和人一样,要是没名字,咋认?”然后拉了我的小手,指着一棵树说:“狗蛋儿,你记住,这是棵榆树。”又指着第二棵树说:“这是棵枣树。”“还有一棵呢?”

③奶奶却不说话了,她只是定定地看着那棵树。好半天,奶奶才艰难地说:“这棵,这棵……”一字一顿,像是在挤牙膏。她蹲下身子,抱住我,许久不说话。我害怕了,就问:“奶奶,你牙疼?”我用手去摸奶奶的脸,呀,一脸的泪水!槐花般的泪珠绽放在奶奶脸上。奶奶哭了,这让我很吃惊。没想到,奶奶一大把年纪了,居然像小孩子一样,说哭就哭,还流了那么多的眼泪。这也让我心里感到很不安。爹和娘出去的时候,一再嘱咐我,要好好照顾奶奶,千万不能惹她生气。

④每次惹奶奶生气,她都会打我的屁股,有时候用手,有时候拿扫帚疙瘩。奶奶打得很轻,像挠痒痒。她的手总抬得高高的,落下来时,却像蜻蜓点水,一晃而过。

⑤但有一次,奶奶是真生气了。我偷偷爬到那棵榆树上,想捋榆钱吃,不小心,把一根小树枝折断了,自己也差点儿掉下树。我刚从树上溜下,奶奶就拾起地上的扫帚疙瘩,小脚侧侧歪歪的,直奔我来。

⑥我一溜烟跑出门去,跑出去很远,オ发现奶奶没有追上来。我溜回家,躲在一旁偷偷看奶奶。只见奶奶搬了把梯子,颤颤巍巍地爬上梯子,手里还拿了根粗麻绳。原来,奶奶是心疼那棵榆树,她把折断的小枝条,用麻绳一层一层紧紧地捆扎住,枝条就重新和树身连接在一起了。奶奶对树的疼爱,让我心生嫉妒。她绝对不允许我爬树。刚开始,我以为奶奶是心疼我,怕我从树上掉下来,后来我オ知道,奶奶更心疼那些树。浇水,施肥,天干怕旱了,雨天怕淹了,冬天怕冻了,妈奶奶尽心尽力守护着那三棵树。我嫉妒眼红的同时,却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⑦奶妈不让我碰那些树,我偏要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斧头,装作砍树的样子。果然,奶奶吓得要命,她一把夺过斧头,喊道:“小心肝哟,你这是要俺的命哩!”奶奶又开始在后面追我。追着追着,她突然捂住心口,慢慢倒下了。

⑧奶奶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她闭着眼睛,绷紧了嘴巴,也不说话。爹和娘回来了,姑姑回来了,姑父也回来了。

⑨人们在一起嘀嘀咕咕的,像是在商量什么大事,但我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嘀咕来嘀咕去,我终于听明白,他们是在商量奶奶的后事。他们商量好了,要把那三棵树砍倒,给奶奶造阴间的房子。没想到,奶奶听了,竟奇迹般地睁开眼睛,一把拽住爹的胳膊:“榆钱,那树,不能砍……”奶奶又抓住姑姑的手,“枣花,那树,不能砍呀……”

⑩到这时候,我才知道,榆钱是爹的小名,姑姑的小名是枣花。爹和姑姑又嘀咕了许久。“娘,您放心,这三棵树,就让它们在院子里好好长着,今后,谁也甭想动它们一根树枝!”爹和姑姑都信誓旦旦地对奶奶说。奶奶手一松,笑了,闭上眼睛。爹和姑姑,却一下子哭倒在地。

⑪后来,娘才悄悄告诉我,说我原本还有个小姑姑,很小的时候,奶奶领她去看大戏,不小心,给弄丢了。

⑫院子里那第三棵树,是槐树。

⑬我小姑姑的小名,就叫槐花。

【小题1】文章围绕奶奶守护三棵树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回答。
【小题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回答间题。
(1)“槐花般的泪珠绽放在奶奶脸上”句子中,加点词“槐花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没想到,奶奶听了,奇迹般地睁开眼睛”这一句子中加点词“竟”字能否去掉?请简要分析。
【小题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一字一顿,像是在挤牙膏。

批注一:以“挤牙膏”比喻奶奶内心的痛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奶奶弄丢小姑后的心情。

批注二:“一字一顿”与前文“这棵,这棵”照应,展现了奶奶说话时的痛苦情景。

语句:用麻绳一层一层紧紧地捆扎住。
批注一:
批注二:
【小题4】如果文章在开头便交代第三棵树的名字及其由来,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①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读老舍先生的著作,什么《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我都读过。到了大学以后,以及离开大学以后,只要他有新作出版,我一定先睹为快,什么《离婚》《骆驼祥子》等等,我都认真读过。最初,由于水平的限制,他的著作我不敢说全都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他同别的作家不一样。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儿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他的幽默也同林语堂之流的那种着意为之的幽默不同。总之,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ー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儿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和蔼然可亲,一点儿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以后是激烈动荡的几十年。又见了老舍先生,距第一次见面已经有20多年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5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 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我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A.
【小题2】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小题3】有人说:文章的题目是“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但是第①段却写作者对老舍先生作品的迷恋,跑题了,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小题4】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的词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现代汉语词典》,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为它写一段介绍文字。(100字左右)

①工具书,就是按照一定次序把有关知识信息加以汇编,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

②《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之一,它收录的条目包括字、词、词组、成语和熟语等。

③《现代汉语词典》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力求规范化。

④《现代汉语词典》首任主编、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凡是‘现代’词典都要跟上时代,不断修订。”

⑤《<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说明》:“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是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0.
作文
请以“越来越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下: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可灵活选用已学表达方式,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