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如图所示,斜面上固定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另有一截面为1/4圆的光滑柱状物体甲放置于斜面上,半径与甲相同的光滑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从球心O.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向下移动。设乙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F1,甲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2,甲对乙的弹力为F3。在此过程中:( )


A.F1逐渐增大,F2逐渐增大,F3逐渐增大 |
B.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F3逐渐减小 |
C.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F3先增大后减小 |
D.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F3先减小后增大 |
2.
如图所示,初始时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两物体A、B堆叠在一起,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地面光滑,无论拉力F为多大,两物体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B. 若地面粗糙,A向右运动,B是否运动取决于拉力F的大小
C. 若两物体一起运动,则A、B间无摩擦力
D. 若A、B间发生相对滑动,则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与拉力F无关

A. 若地面光滑,无论拉力F为多大,两物体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B. 若地面粗糙,A向右运动,B是否运动取决于拉力F的大小
C. 若两物体一起运动,则A、B间无摩擦力
D. 若A、B间发生相对滑动,则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与拉力F无关
3.
如图,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另一端可绕O点转动,现使轻杆在同一竖直面内作匀速转动,测得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gL |
B.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C.当轻杆转到水平位置时,轻杆对小球作用力方向指向圆心O |
D.轻杆在匀速转动过程中,轻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最大值为mg |
4.
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称称量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读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在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B.该行星的密度为![]() |
C.该行星的质量为![]() |
D.该行星的半径为![]() |
5.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 |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C.用比值法来描述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表达式a=F/m |
D.将物体视为质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
2.多选题- (共2题)
6.
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带装置,已知AB间的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 |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θ-cos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 |
C.若μ<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 |
D.不论μ如何小,粮袋从A到B一直匀加速运动,且a>gsinθ |
7.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初始时刻小球静止于P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张力大小为T1;第二次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P点开始运动并恰好能到达Q点,至Q点时轻绳中的张力为大小T2。关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个过程中,拉力F在逐渐变大,且最大值一定大于F′ |
B.两个过程中,轻绳的张力均变大 |
C.T1大于T2 |
D.两个过程中F和F′做的功一样 |
3.解答题- (共2题)
8.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长为L的圆管竖直放置,顶端塞有一个可看为质点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M=4m,球和管间的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均为4mg。管从下端距地面H处自由落下,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每次落地后向上弹起的速度与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瞬间管和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若球没有从管中滑出,L至少多长。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瞬间管和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若球没有从管中滑出,L至少多长。
9.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竖直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A,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左端与物块A 相连,绕过固定在墙壁上、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D后,右端作用恒定拉力F,虚线CD水平,间距为d,此时连接物块A的细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370,物块A恰能保持静止。现瞬间调整绳右端的拉力为F1="4F," 使得物块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并通过C点,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cos370=0.8,sin370=0.6 。求:

(1)恒力F的大小;
(2)物块A通过C处时的速度大小。

(1)恒力F的大小;
(2)物块A通过C处时的速度大小。
4.实验题- (共2题)
10.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是________;
(2)结合表格与图线,表中x处的值应为________;
(3)根据图线的特点,可知“小纸杯”在达到平衡状态之前做__________运动,空气阻力f与最终运动速度v的大致关系为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线所示(1、2、3、4、5分别为纸杯个数)。 |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是________;
(2)结合表格与图线,表中x处的值应为________;
时间(s) | 下落距离(m) |
0.0 | 0.000 |
0.4 | 0.036 |
0.8 | 0.469 |
1.2 | 0.957 |
1.6 | 1.447 |
2.0 | x |
(3)根据图线的特点,可知“小纸杯”在达到平衡状态之前做__________运动,空气阻力f与最终运动速度v的大致关系为

11.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图乙是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3)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关系式WAB=________。(用vA、vB和第(2)问中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 C.木板的质量m2 | ||
D.重物的质量m3 | |||
E.木块运动的时间t | F.AB段的距离xAB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