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晌午(xiǎng) 选聘(pìng) 卓越(zhuó) 气冲斗牛(dòu) |
B.殷红(yīn) 山涧(jiàn) 校对(jiào) 深恶痛绝(wù) |
C.亘古(gèng) 震悚(sǒng) 懊悔(ào) 锲而不舍(qì) |
D.书斋(zhāi) 愧怍(zuò) 取缔(dì) 鲜为人知(xiǎn) |
A.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拦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幽然地吸着烟。 |
B.我想起悠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C.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
D.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来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篮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 |
A.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 |
B.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
C.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
D.父亲一口气把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背回家,铺在台阶上后感受如释重负。 |
A.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
B.我们要共同支持蓉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地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
C.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
D.厦深铁路开通后,铁路沿线城市和台湾金门、马祖地区联手推出数百项优惠政策,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 |
2.句子默写- (共1题)
①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②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的或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小题1】诗歌的前两句,借助______、______等景物,描写了______(时令)的凄黯景象。【小题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②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清·袁枚《子不语》)
(注)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②纵:放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杨大怒(________)
(2)死亦何怨!(________)
(3)晚生知罪矣(________)
(4)但见杨双膝跪地(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小题3】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 |
B.陈康肃公善射(善,喜欢) |
C.但微颔之(颔:点头) |
D.笑而遣之(遣:打发) |
A.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 |
B.尔安敢轻吾射 吾射不亦精乎 |
C.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D.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意思是:“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出八九支。” |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意思是:“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
C.“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思是:“因此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技巧,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D.“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你也知道射箭吗?我射的箭难道不精湛吗?” |
A.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
B.作者以“陈康肃公”称陈尧咨,一是表示尊敬,二是表示陈尧咨已经去世。“善射”“当世无双”是对其才能的评价,而“公亦以此自矜”则直接点明其恃才傲物的个性。 |
C.卖油翁演示倒油绝活,以此讽喻自负的陈尧咨,精湛的技艺无非是反复练习的结果,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
D.最后以“陈尧咨笑而遣之”结束,陈尧咨的“笑”有尴尬,也有解嘲,不得不服,只好笑着让卖油翁离开了。 |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刘德华的“厚脸皮”
①1982年,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喽啰的刘德华和林子祥、马斯晨、缪骞人等人一起在海南岛参加《投奔怒海》的拍摄。在拍外景戏的时候,他们经常坐在一辆敞篷货车上赶来赶去,一路上都特别枯燥和乏味。
②有一次,刘德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唱歌给大家听好不好?”
③马斯晨和缪骞人等人一听,都吓了一跳,唱歌?也不想想身边正坐着林子祥呢!他可绝对是当时香港乐坛的老大,有他在场一般人哪还敢唱歌?就连有着“粤语流行歌曲开山鼻祖”称号的许冠杰都曾表示“有林子祥在场会觉得压力特别大”。马斯晨和缪骞人不约而同地往林子祥脸上看去,刘德华也像明白了两人的意思,可是他不但没有胆怯或者难为情,还对林子祥说:“我就唱两首你的歌,你帮我指点指点,给点意见吧!”
④旁边的人都暗暗笑话刘德华,连许冠杰都觉得有压力的人,你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居然敢在林子祥面前亮一嗓,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林子祥的儒雅是圈中出了名的,他自然不会拒绝刘德华,当刘德华唱起了林子祥的代表作《分分钟需要你》后,车上的人都笑了,相比于林子祥那清晰明朗的嗓音,刘德华那低沉粗犷的嗓子实在显得太滑稽了。林子祥认认真真地听着,最后他夸奖刘德华说:“你的嗓子很特别,很有磁性呀!以后有机会的话来我的录音棚里玩吧!”
⑤谁都听得出来,这只是林子祥给刘德华这个晚辈的一句客气话而已,并不是真的邀请刘德华去他的录音棚,刘德华却像完全没听明白这是句客气话似的,电影拍完回到香港后,刘德华还真的就经常去林子祥的录音棚里玩,有时候是观察别人创作和演唱,有时候则是自己试着一展歌喉。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得到了林子祥的很多提点和帮助。
⑥就这样,刘德华抓住这个机会唱啊唱,居然还真唱出了一点小名堂。1985年,他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正式向歌坛进军;五年后,刘德华靠着《可不可以》和《再会了》两张专辑奠定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跻身四大天王行列……
⑦“我真是厚脸皮!”在前不久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刘德华说起这段经历时这样笑着评价自己,不过接着又说,“可是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的脸皮不是那么厚,能有今天的刘德华吗?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害怕展示自己。只要有机会,你就应该全力向前冲!”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主要事件。【小题2】题目《刘德华的“厚脸皮”》中“厚脸皮”一词加了引号,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小题3】文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当时马斯晨、缪骞人等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有何作用?
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小题1】第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小题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小题3】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文章开始写“我”依次又一次的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
6.名著阅读- (共1题)
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他还在那文化之域,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清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小题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小题2】他为何昏睡?他从此以后有什么变化?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