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区中学上学期高一期末综合检测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0877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3/14

1.单选题(共14题)

1.
一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
A.5.5m/sB.5m/sC.1m/sD.0.5m/s
2.
自由落体运动是()
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
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
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3.
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4.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发生了形变就会有弹力产生
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桌面对它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
C.支持力和压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垂直
D.接触物体之间一定会产生弹力作用
5.
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6.
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斜向上方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B.
C.D.
7.
某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把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    (  )
A. G>G'
B. G<G'
C. G=G'
D. 无法判定
8.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一种主要设备,如图是一重为G的设备模型在风洞中进行模拟实验的示意图,其中AB代表模型的界面,OL为模型的牵引绳,风向水平,风对模型的作用力与模型的截面垂直.模型静止在空气中,牵引绳水平,模型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先增大风对模型的作用力的同时保持绳子水平,模型仍能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子张力可能不变
B.绳子张力一定减小
C.模型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定增大
D.模型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能不变
9.
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速度必定改变
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加速度必定发生变化
C.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运动的方向必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惯性大小必定改变
10.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当作用力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砝码的托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实验数据处理时应作 a - m 图象寻找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1.
在验证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过程中,关于平衡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把沙桶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小车相连
B.应该把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平衡摩擦力时,应该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缓慢运动
D.当往小车上增加砝码时,小车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将增大,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12.
吊在天花板上的吊扇转动时,它拉天花板的力( )
A.小于吊扇重力B.等于吊扇重力
C.大于吊扇重力D.无法确定
13.
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就是基本单位
B.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
C.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D.牛顿在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给出了引力常量

2.多选题(共2题)

15.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则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
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
B.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可增大
C.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
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加速度为0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物体受力情况一定发生变化
B.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若对其中一个物体做负功,对另一个物体可能做正功、不做功或做负功,在相互作用的时间t内,总功一定是负的,且一定会引起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
C.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一定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D.世界上所有力总个数一定是偶数

3.填空题(共1题)

17.
如图所示,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填空.
(1)在0~40 s内汽车做_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____.
(2)在40~120 s内汽车做_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____.
(3)在120~200 s内汽车做__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
(4)由图中得到汽车从O点开始到速度大小为10 m/s时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__.

4.解答题(共4题)

18.
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与两根直木棍的滑动摩擦因数μ,它从木棍的上部匀加速滑下,加速度为a,若保持两木棍倾角α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 为了分析其加速度变化,有同学这样分析:每根直木棍对圆筒的摩擦力和每根直木棍对圆筒支持力满足f 1 ="μF" N1 ,两根直木棍对圆筒的摩擦力的合力为f,两根直木棍对圆筒支持力的合力为F N ,它们也满足f="μF" N ,而F N ="mgcosα不变,故f也不变。所以加速度a不变,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正确吗?如不正解指出它的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法。"
19.
如图所示,重物 A 质量为 m A =5 kg,重物 B 质量为 m B =4 kg,受到 F =25 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设水平桌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g 取10 N/kg)

(1)此时物体 A 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2)若将 F 撤去后,物体 A 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3)若将物体 B 撤去,物体 A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20.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 θ 、质量为 M 的粗糙斜面上,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当物体 m 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保持静止不动时,水平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如何?
21.
质量是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如图所示,当升降机作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4 m/s 2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3)升降机以5 m/s 2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4)升降机以重力加速度g加速度下降。

5.实验题(共5题)

22.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的实验中,步骤如下:

A、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在A点。
B、第一次用一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下端拉到O点,记下O点的位置和测力计的拉力F的大小。
C、第二次用两个测力计沿AB线对称的拉橡皮筋的下端至O点,记下测力计的拉力F1 、F2 的大小和夹角θ。
(1)两次都要求将橡皮筋的下端拉到同一位置O点,是利用合力和分力的__________关系。
(2)如果用两测力计向下拉橡皮筋的下端至O点,而两测力计不是沿AB线对称的方向,将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和理由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电源为低压直流电源
B.实验中纸带和细绳应与长木板严格平行,使力作用在物体运动方向的直线上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过程也不会产生影响
24.
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
D.若纸带上的点分布均匀,说明已平衡了摩擦力
25.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沿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甲是对应的xt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vt图线,如图乙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时间/s
0.0
0.4
0.8
1.2
1.6
2.0
下落距离/m
0.000
0.036
0.469
0.957
1.447
x
 
回答下列问题:
(1)与上述过程中A、B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
(3)图乙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乙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 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
26.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

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式子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