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08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家(juàn)   探(kuī)    充(sè) 义愤填(yīng)
B.掇(cuān)   羁(bàn)   旋(wò) 慷激昂(kǎi)
C.洁(jiǎo)    裂(jūn)   连(qiáo)    然开朗(huò)
D.眼(kuāng)  幽(qiǎo)  途(zài) 然而止(jiǎ)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B.大自然启示我们: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
C.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竖起来。
D.德江县交管局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3.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衣无缝  如法炮制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B.目空一切  叹为观止  大彻大悟  佁然自乐
C.难以置信  销声匿迹  草长莺飞  无人问津
D.虚无缥缈  人情世故  周而复始  世外桃源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 )
A.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B.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C.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
6.
下列排序,顺序正确的是( )
①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②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③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④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
⑤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⑥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
A.②④⑤①③⑥B.②①⑥③④⑤
C.②④⑥③⑤①D.②①⑥③⑤④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朗朗在27岁就成为了世界钢琴的领军人物之一,那年他刚过而立之年。
B.“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时节,人们都有上坟和踏青的习俗。
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D.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

2.句子默写(共1题)

8.
默写填空。
(1)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湖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5)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关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哪些诗句运用这种手法,举例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渔人甚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
B.不足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
C.余人各复延至家    岸势犬牙差互
D.不知其源  高二黍许
【小题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一项是( )
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
C.悄怆幽邃。D.无法家拂士。
【小题3】翻译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里的“如此”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2)(乙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产生此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甲]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  )而山腰反(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 )很成功,在( )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乙]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小题1】[甲]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小题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一种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甲]文第③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中“凡是”有何表达效果?
【小题4】根据文意,将以下四个词语填入[甲]文括号中,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填词语)
A.山腰B.山脚C.有霜D.无霜
【小题5】[甲]文②③④段能否交换,为什么?
【小题6】[乙]文的内容说明了[甲]文中哪种物候现象?请简要说明。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小题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小题2】读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3.
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仿照示例写出诗句,并写出诗中的成语。
示例: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柳暗花明
诗句:(示例)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请你也来参加!
请在诗句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
备选字:
A.情B.信C.痕D.声
①人似秋鸿来有____,②事如春梦了无____。(填汉字)
(3)请阐释下列经典诗句所蕴含的中华美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作文(共1题)

14.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