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迭起(dié) 选聘(pìn) 憎恶(zèng) 契而不舍(qì) |
B.哺育(pǔ) 咳嗽(sòu) 薪金(xīn) 深恶痛绝(è) |
C.嗥鸣(háo) 污秽(huì) 愧怍(zuò) 目不窥园(kuī) |
D.浊流(zhuó) 狂斓(lán) 诘问(jí) 慷概大方(kǎi) |
A.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气冲斗牛,广场舞大妈纷纷转移战场,杀入股市。 |
B.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
C.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岳麓山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
D.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
A.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
B.《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走进、了解、研究古诗词。 |
C.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全长大约18千米左右。 |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A.“足下”的意思是“您”,上级称下级,或同辈相称,表尊重。 |
B.腊八节是阴历12月8日,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
C.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
D.“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
(3)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 雌兔眼迷离。
(5)《望岳》中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夜泊钱塘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小题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
D.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E.本诗语言清新雅致,描绘的画面宁静恬淡,富有自然气息。 |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 汝亦知射乎?(_______) (2)但微颔之(______)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 (4)以钱覆其口(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手熟尔/唯手熟尔 |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
C.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 |
D.公亦以此自矜/我亦无他 |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买其骨五百金(_______) (2)涓人言于君曰(______)
(3)马今至矣(______) (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三年不能得/三月得千里马 |
B.请求之/古之君人 |
C.买其骨五百金/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
D.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请求之 |
A.以我酌油知之 |
B.公亦以此自矜 |
C.以钱覆其口 |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明年我回家
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屋,姗姍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夜幕暗淡的灯光下,四周朦朦胧胧的。风从树叶的缝隙间溜过来,凉爽柔和。路旁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令我陶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他相片上的表情。呵,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像少时在外受了委屈后回到家的孩子。
“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差五回家就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而陌生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和姐姐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尽管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与姐姐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时当兵、当军官的照片,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小连级干部的军官就知足了!
“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 “看,这是你爹让你从部队拿回来的解放鞋,还是新的,他都没来得及穿……”二三十年了,母亲竟一件不少地将我曾经用过和我孩子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完好!
“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她奶奶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他们都回来你也不用担心,我这里啥都有……”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床单,放在我手上。
棉被柔软软、绵温温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
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情节 | “我”的心理 |
母亲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 | ① |
② | 心痛 |
祭拜父亲 | ③ |
④ | 吃惊 |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风从树叶的缝隙间溜过来,凉爽柔和,路旁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令我陶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通过对母亲的言行描写,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关爱家庭的母亲形象 |
B.文章主要写了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我”陪母亲回老屋的事,主要是为了体现“我”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孩子。 |
C.第13段对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一事的回忆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
D.第14段”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竟然这般节俭,含不得将那些旧物丢弃。 |
E.“妈,我现在懂了”一句表明了作者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
(链接材料)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弟子规》
6.名著阅读- (共1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①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一“哭”一“跪”分别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的____(人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叫____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7.语言表达- (共1题)
8.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某班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寻“和”之意)
古今中外有许多弘扬“和谐”的名言与名人故事,请你找出下面所给名言或故事中与“和”无关的一项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和为贵,谐为美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践“和”之行)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彰显“和”的内涵,学校准备开展“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从师生和学校两方面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和”之用)
每个同学都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请你以“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仿照已给句形式,根据下文的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家,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永久地照亮我生命的黑暗;家,是一叶不歇的扁舟,永久地摆渡在我生活的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愿用世上最美最温暖的词汇来赞美家。
9.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