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鲁迅先生背影是灰色的,仍旧坐在那里。”句中“仍旧”是副词。 |
B.“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句中“从”是介词,与“老屋里”一起组成短语,表地点。 |
C.“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句中“和”是连词,起连接作用。 |
D.“不要落后做乌龟呀!”句中的“呀”是结构助词。 |
A.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自作自受。 |
B.季羡林先生获得了“印度荣誉公民奖”,他是著名的印度学大师,得此殊荣,当之无愧。 |
C.中考在即,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 |
D.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学校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小题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_________”“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________”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小题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②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③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④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⑤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⑥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⑦而专一夫之伎⑧,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⑨。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守:驻守。③典郡:掌管郡务。④日:白天。⑤罔不:无不,都。罔,没有。⑥辅:报效之意。⑦不务行仁化:意思是不致力于施行仁德教化。务:致力,从事。⑧伎:通假字,同“技”。⑨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尧咨善射( )
②及守荆南回( )
③汝典郡有何异政( )
④碎其金鱼( )
(2)选出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
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
D.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
尧 咨 每 以 弓 矢 为 乐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汝先人志邪?
(2)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小题4】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②一个人呱呱附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亲情这笔储蓄,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 , 。真正的友情储蓄,不是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双方的积累加重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④学识的储蓄需要锲而不舍。一个人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重要的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⑤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难、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么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小题1】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小题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根据第③段划线的句子,再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 , 。
(2)怎样理解下列句中“利息”和“本钱”的含义。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利息:
本钱: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小题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小题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 | → | 哥哥行动 | → | 哥握弟手 |
①______ | 感受清凉 | ②______ |
【小题3】按要求品析语言。
(1)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品味加点词语)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⑪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⑫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小题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1)他可高大了。
(2)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
【小题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④段到第⑥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学问高深
【小题3】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角度,具体说说第⑫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八九十岁时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王》:
本文:
6.名著阅读- (共1题)
(1)选出下列对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 )
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
B.《骆驼祥子》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
C.祥子第一辆车被抢走后,回到人和车厂。他先在夏家拉包月,拉了四天就辞工了,又去杨家拉包月,刚离开杨家,买车的钱就被孙侦探抢走。 |
D.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塑造了江姐、许云峰、余新江、梁生宝等伟大形象。 |
E.《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小说展示的19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 A 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 A 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A是 ,影响: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文道中学开展“致敬英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话英雄
英雄就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艰苦奋斗,长期坚持,战胜一切困难的人。
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 ,推荐理由是:
活动二:颂英雄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27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三位地方干部群众在扑救火灾过程中英勇牺牲。4月4日,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们为烈士。
为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现拟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从以下短语中帮他整理出下联。
提供的短语:竭诚 英雄 山河 为民 映 赴汤蹈火 肝胆
上联:对党忠诚,献身使命,赤子丹心昭日月
下联:
活动三:学英雄
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
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8.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