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10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3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主要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 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值得一提的是哲学并非以那种枯燥乏味“高 冷”的面目出现,而是以日常的信函、亲切的谈话、大师的故事等面貌出现,显得平易近人。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英国留学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信,涉及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探讨读书、社会运动等内容,旁征博引,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富家女孩冬妮娅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两人在交往中慢慢相爱并结成了夫妻。保尔瘫痪失明后,还是坚强地提出了帮助妻子冬妮娅进步的任务。

2.字词书写(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 zhì(______),崖壁 dǒu qiào(______),江中水流 tuān(______)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

3.诗歌鉴赏(共1题)

3.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小题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解释下列文言字词的意思。
(1)具答之 具:         (2)便要还家  要:   
(3)水尤清冽 尤:         (4)诎右臂支船 诎: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送别

童庆炳

(1)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十九岁的我,要离开家乡到北京读书。她事先完全没有准备,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不但在她的想象中,而且在我的想象中,北京简直就像天边一样遥远。

(2) 1955 年,福建还不通火车。从我家乡连城县出发,要坐五天的长途汽车,才能到达有火车的江西鹰潭。山高路险,行程艰难。“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的词句所描写的路,正是我去北京的必经之途。那时候,我们那里的人去一趟北京,感觉上比我们现在去一趟西欧、北美还要遥远得多。

(3)记得我在龙岩读中等师范学校时,有一位老师长途跋涉去北京开了一次会,就像出了一次国似的,回来后在全校做了个报告,专门讲在北京的见闻。至今我还记得,他津津有味地讲北京冬天街道两旁的树干,都涂了像人一样高的白灰,远远望去,像一排排穿着白衣的护士整齐地站着。

(4)我去北京读书的消息,经乡亲们渲染,变得“十分重大”。祖母和母亲手足无措,心神不宁,不知该为我准备什么好,更有一种生离死别之感盘桓在她们心间,折磨她们。可理智上她们又觉得儿孙“进京”读书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是不能轻易哭的,离别的痛苦只能忍着。所以我离开家时,祖母始终是平静的,起码表面上如此。

(5) 我出发那天,母亲要送我到离我们村子十五里的朋口镇去搭汽车。她着意打扮了一番,穿一身新的士林蓝布衫,脸上搽了白粉,嘴唇也好像用红纸染过,脑后圆圆的发髻上还一左一右插了两朵鲜红的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那十五里路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在我的记忆中已很模糊了。唯有在汽车开动前,母亲“空前绝后”的哭和止不住的眼泪,至今仍历历在目。

(6)她拉住我的手,语无伦次地说:“北京‘寒人’(冷),要多着衫。实在有困难要写信给家里讲,我会给你寄布鞋。我知道你惦记祖母,不要惦记,有我呢。也不要惦记弟弟妺妹,有我呢。读书是好事,要发奋,光宗耀祖。毕业时写信来,让你爸写‘捷报’,在祖宗祠堂贴红榜,大学毕业就是‘进士’,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说着说着,她突然流下了泪,而且那泪像家门口的小溪那样滔滔汩汩,堵不住,擦不完,完全失控,后来母亲竟失声痛哭。她的哭就如同蓄积已久的感情的闸门被开启,非一泻到底不可了……

(7)后来她不再擦她的眼泪,任其在脸上自然流淌。她哭着,嘴里还说些什么,但我已经听不清楚了。我只觉得自己无能,在这个时候竟说不出一句恰当而有力量的话来劝慰母亲, 只是傻傻地待着,还轻声说:“妈,你别哭了!人家看咱们呢!”

(8)谢天谢地,汽车终于开动了,她似乎意识到离别终成事实,便举起了手。我从车窗探出头,看见她泪流满面,这时我发现自己的眼睛也湿润了。她不由自主地向前跑了几步,但汽车加速了,她向后退去。在第一个拐弯处,她的脸在我的视线中变得模糊了,但我仍清楚地看见,她头上的那两朵红花在晨风中轻轻抖动……

【小题1】从“得知儿子去北京求学”到“送儿子去北京求学”,母亲的心情是一直在变化的。请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1)    
手足无措,心神不宁
强装镇定
(2)    
 
【小题2】联系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她着意打扮了番,穿一身新的士林蓝布衫,脸上搽了白粉,嘴唇也好像用红纸染过,脑后圆圆的发髻上还一左一右插了两朵鲜红的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有人认为“着意”一词可有可无,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
(2)说着说着,她突然流下了泪,而且那泪像家门口的小溪那样滔滔汩汩,堵不住,擦不完,完全失控,后来母亲竟失声痛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小题3】联系全文,请你说一说第(3)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题4】末尾段中写道:“在第一个拐弯处,她的脸在我的视线中变得模.糊.了,但我仍清.楚.地看见,她头上的那两朵红花在晨风中轻轻抖动……”你觉得文中的“模糊”和“清楚”该如何理解?
6.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揭开害羞之谜

(1)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 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2)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3)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 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4)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5)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 DNA 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 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 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6)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 2 岁儿童进行了长达 20 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 2/3 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 1/3 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______。

(7)伯纳德·卡尔杜齐是印地安那大学东南分校害羞研究中心的教授,专门研究害羞心理的他,在青年时期居然非常害羞。他说: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但从未有过约会的经历。不自觉地表现为过度忸怩、低估自己、不自信等,就好像随时都有一面镜子在自己面前。其实害羞心理的形成是一种自我感觉,而这种自我感觉要在出生后 18 个月才会出现。如果后天努力培养自信心,害羞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8)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小题1】根据上下文,下列选项最合适填写在第(6)段横线上的句子是
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害羞性格自然会发生改变。
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还是能改变害羞性格的。
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小题2】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请按照这个思路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1)大概有 10%的幼儿生来害羞。
(2)____
(3)____
(4) 害羞心理可以克服。
(5)害羞也有很多好处。
 
【小题3】第(1)段中写道“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名著阅读(共1题)

7.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的特点。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传统佳节的诗文。下面诗句与哪个传统佳节有关系?请分别写出对应的节日名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____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9.
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生命中美好的一段时光,青春代表着一团朝气和一份激情,无畏无惧,没有困难,没有探险,只有奋斗和热血。
请你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字数不少于 600 字。(3)要有真情实感。

9.(共1题)

10.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可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 闻鸡犬吠。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

【小题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潭中鱼可百头  许:_____
(2)斗折行 蛇:_____
(3)岁三月朔 是:_____
(4)深处可小舟    浮: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B.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C.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D.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小题4】(甲)(乙)两文段的游踪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