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货车和客车在公路上同一车道行驶,客车在前,货车在后,突然出现紧急情况,两车同时刹车,刚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30m,刹车过程中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t=10s时刻两车发生追尾事故 |
B.在t=10s时刻之前两车发生追尾事故 |
C.两车不会追尾,在t=10s时刻两车相距距离为50m |
D.两车会在客车停止之后发生追尾事故 |
2.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n(n>3)个相同匀质圆柱体依次搁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底端有一竖直光滑挡板挡住使圆柱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挡板对圆柱体1的弹力大小为![]() |
B.圆柱体1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 |
C.圆柱体2对圆柱体1的压力大小为![]() |
D.若将挡板绕下端点缓慢逆时针转动60°,则转动过程中斜面对每个圆柱体的支持力均减小 |
3.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牛顿等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选项中符合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的是( )
A.两匹马拉车比一屁马拉车跑得快,这说明:物理受的力越大,则速度越大 |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 |
C.汽车刹车时,速度大难以刹停,速度小容易刹停,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D.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4.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放置,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圆环最低点A,另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套在圆环上,初始时小球位于与圆心O等高的B点处于静止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关于弹簧的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在逐渐增大 |
B.小球在C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于在B点时的弹性势能 |
C.小球在C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在B点时的弹力大小 |
D.小球在B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 |
5.
关于静电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越大,则该处的场强越大 |
B.静电场中场强为零的位置电势也为零 |
C.在电场中某个电势不为零的点,正电荷放在该点时的电势能可能小于负电荷在该点时的电势能 |
D.匀强电场中各处的电势相等 |
6.
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上固定三个点电荷,其中A点位置的点电荷带电量为+Q,B、C两点位置的点电荷带电量均为-Q,在BC边的中垂线上有P、M、N三点,且PA=AM=MN,关于三点的场强和电势(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点的场强大于P点的场强
B. MN之间某点的场强可能为零
C. N点的场强方向沿中垂线向下
D. P点的电势高于M点的电势

A. M点的场强大于P点的场强
B. MN之间某点的场强可能为零
C. N点的场强方向沿中垂线向下
D. P点的电势高于M点的电势
2.多选题- (共4题)
7.
如图所示,由两个内外轨道构成的管型轨道竖直固定,其中内轨道的外侧表面粗糙,外轨道的内侧表面光滑,一个直径略小于两轨道间隙,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轨道最低点,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使小球在两轨道间隙运动,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R远大于小球的半径),忽略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
B.若![]() |
C.若![]() |
D.若![]() |
8.
2017年10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外发布一项重大发现,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追踪探测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学信号。关于引力波,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其存在。1974年拉塞尔豪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这双星系统在互相公转时,由于不断发射引力波而失去能量,因此逐渐相互靠近,这现象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个间接证据。上述叙述中,若不变考虑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质量的变化,则关于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脉冲双星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它们相互公转的周期不变 |
B.脉冲双星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它们相互公转的周期逐渐变小 |
C.脉冲双星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逐渐减小,但半径的比值保持不变 |
D.若测出脉冲双星相互公转的周期,就可以求出双星的总质量 |
9.
某同学若将一静止在平台上的铁球推下落至地面,他分别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光滑轨道让铁球滑下,其中甲为1/4光滑圆弧轨道,乙为长度与甲相同的倾斜轨道。该同学将小球从两种轨道滑下的过程进行了以下比较分析,关于他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铁球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 |
B.两种情况铁球到达底端时动能相同 |
C.铁球沿甲轨道滑下的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
D.铁球沿甲轨道滑下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沿乙轨道滑下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
10.
如图(1)所示竖直线MN为一点电荷电场中一条竖直方向电场线,现将一带负电的小球自M点静止释放,小球将向N点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E随下降的位移x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关于该电场及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场线的方向由N指向M |
B.M点的场强大于N点的场强 |
C.小球运动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D.该电场是由正点电荷产生,且正电荷在M点的上方 |
3.解答题- (共3题)
11.
一种矩形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住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当落到离地面30m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匀减速。(
)
(1)座舱里的人体验失重和超重各多长时间?
(2)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50N的铅球,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m的位置时,手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

(1)座舱里的人体验失重和超重各多长时间?
(2)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50N的铅球,当座舱落到离地面20m的位置时,手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
12.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的平板小货车A载有一质量为
的重物B,在水平直公路上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重物与车厢前壁间的距离为L=1.5m,因发生紧急情况,火车突然制动,已知火车车轮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重物与车厢底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重力加速度
,若重物与车厢前壁发生碰撞,则碰撞时间极短,碰后重物与车厢前壁不分开。

(1)请通过计算说明重物是否会与车厢前壁发生碰撞;
(2)试求货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和刹车距离。





(1)请通过计算说明重物是否会与车厢前壁发生碰撞;
(2)试求货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和刹车距离。
13.
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CD正对放置构成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其中AB板接电源正极,CD板接电源负极,电压为U,O点为两板间的中心点,A、O、D三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两板倾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液滴从靠近A端点位置以一定初速度水平飞入两板之间,液滴恰好沿直线运动到靠近D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液滴带何种电荷?带电量为多少?
(2)液滴的初速度为多少?
(3)若将两板绕中心点O转至水平(如图乙所示),液滴仍然以原来相同的水平传送带正对O点飞入两板之间,试通过计算判断液滴是否会飞离平行板之间?若能,请求出液滴从平行板右侧什么位置离开电场;若并不能,请求出液滴打在哪个板的什么位置。


(1)液滴带何种电荷?带电量为多少?
(2)液滴的初速度为多少?
(3)若将两板绕中心点O转至水平(如图乙所示),液滴仍然以原来相同的水平传送带正对O点飞入两板之间,试通过计算判断液滴是否会飞离平行板之间?若能,请求出液滴从平行板右侧什么位置离开电场;若并不能,请求出液滴打在哪个板的什么位置。
4.实验题- (共1题)
14.
为了测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操作步骤为:
A按图示装置安装好实验器材,并将木板调整为水平;
B将物块靠近打点计时器,并用手按住物块,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
C记录下所挂钩码的个数n以及每个钩码的质量m;
D继续按住物块,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E取下纸带,并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出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
F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面的步骤,打出几条纸带;
G将多次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在坐标纸上作出物块的加速度随绳子拉力变化的图线;
H由图线求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上述实验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作出物块的加速度随绳子拉力变化的图线(a-F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图线与横坐标交点的坐标为b,图线的斜率为k,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
(4)你认为该同学测出的动摩擦因数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还是“相同”)


其操作步骤为:
A按图示装置安装好实验器材,并将木板调整为水平;
B将物块靠近打点计时器,并用手按住物块,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
C记录下所挂钩码的个数n以及每个钩码的质量m;
D继续按住物块,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E取下纸带,并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出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
F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面的步骤,打出几条纸带;
G将多次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在坐标纸上作出物块的加速度随绳子拉力变化的图线;
H由图线求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上述实验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3)该同学作出物块的加速度随绳子拉力变化的图线(a-F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丙所示),图线与横坐标交点的坐标为b,图线的斜率为k,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
(4)你认为该同学测出的动摩擦因数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还是“相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