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101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恶(zèng) 皇恐 鞠躬尽(cuì) 切切察察
B.粗(zhuō) 诘问 颠流离(pèi) 不耻下问
C.修(ròng) 烦燥 一以之(guàn) 以身作则
D.赘(lěi) 荒辟 人不倦(huì) 香气四溢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自己当初的过错,愧怍之情又立马涌上心头。
B.巍巍韶山景,浩浩湘水情。韶山研学之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并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C.20公里拉练活动终于结束,同学们回到教室,如释重负地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休息。
D.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班会课上同学们的经验介绍启发了我的学习和生活。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没有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垃圾分类“小黄狗”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入驻校园并投入使用的原因,在于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C.学校整理出来的“一至九年级家务劳动指南旨在继承与发扬劳动精神,引导同学们崇尚劳动、爱上劳动。
D.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阅读,我校第五届读书节活动近日启动,其中亲子读书音频最受欢迎。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谷雨已经过去,我们即将迎来白天最长的立夏。
B.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面常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者“甫”,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
C.清明节时,“万物至此皆洁净而清明”。传统习俗有扫墓踏青、放风筝和荡秋千。
D.小敏生于2019年,己亥年,她的哥哥比她大三岁,应是丙申年。

2.诗歌鉴赏(共1题)

5.
古诗阅读

送别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诗人于渭城置酒送友人回颍上之作。②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③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④垆头:酒坊,酒家。⑤醑(xǔ):美酒。
【小题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题材来说,这是一首送别诗,它的体裁是五言绝句。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象。
B.首联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和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作者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喝得酩酊大醉,这体现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也是他抑郁不得志的苦闷的宣泄。
C.“杨叶”即柳叶,“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在这首《送别》中,作者把自己的深情厚谊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D.颈联是全诗的点题句,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待到要分别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尽管舍不得却无比豪迈。
E.尾联让人回味无穷。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目送友人“颍上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这在李白诗文中同样很常见,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古文阅读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 [mò]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zān]珥 [ěr]购之。

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季夺一花/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于水仙之乡也/尝射于
C.家人不能/增笑耳
D.请之,一年不看此花/待君久不至,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春水仙兰花为命
A.蒙辞军中多务
B.公亦此自矜
C.屠惧,投
D.我酌油知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小题4】阅读全文,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现代文阅读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③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④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⑤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⑥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⑦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⑧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⑨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⑩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11)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12)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13)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心里满是酸楚。

(14)我把筷子递给小弟弟,他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15)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16)我没有再说话,我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泪水在眼眶打转。

(17)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做饭,她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没问。我一边把盐放进罐子,一边做贼般偷偷瞄她。她身形消瘦……

(18)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19)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选自2015年《今晩报》)

【小题1】阅读全文,请根据文章第③段至第⑯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小弟弟的行为
我的做法和心理

对他大吼,威胁

点头答应,心软
夹起炒凉粉喂我吃

留给我一堆炒凉粉

 
【小题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划线句子。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小题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6年,照应了题目中的“那年”,也使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B.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弟弟在面对美食时的兴奋欢快,为下文小弟弟倔强地要求吃炒凉粉做铺垫。
C.凉粉摊师傅知道“我”不肯买凉粉,就大声地叫卖,铲锅底锅巴时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他想用这些办法来引诱我们,他的这些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
D.“我”一瞪眼,二弟和三弟就不敢说话,后来给他们凉粉吃,他们也只是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E.文中的母亲发现我们用买盐的钱买了吃的,并没有揭穿,更没有责备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思细腻、宽容善良、关爱孩子的人。
【小题4】文章结尾处,母亲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事吗!”除了有兄弟四人品尝美食的欢喜,还有哪些欢喜呢?读完本文,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让生活中充满欢喜呢?
【小题5】阅读《那年的欢喜》一文,结合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请在文章第⑰段省略号处补充对母亲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150--200。

5.情景默写(共1题)

8.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 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6.综合性学习(共2题)

9.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2019年4月9日,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初2018级1200多名师生一起举行了“瞻仰伟人故里,争当红色传人”的韶山研学活动。
(1)上午8点30分,期待已久的研学活动在春日暖阳里正式启程。为了增添旅途乐趣,增加同学们的红色知识储备,班委会计划在大巴上举行集体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个环节。
(2)上午10点,全体师生集结在***铜像广场庄严肃立,隆重举行主席诗词朗诵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
(3)研学结束,你们小组发现由于游客很多,韶山景区卫生问题较为严重,请你向景区管理方提出两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0.
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天,一个人走在乡间小路上,看见一个农夫正赶着一匹马犁地。当他准备上前问候这位农夫的时候,突然看见那匹马的侧腹上有一只很大的虻。虻正在叮咬那匹马,并且把马儿咬的很不自在,因此他就想帮农夫把那只虻赶走。正当他举起手来的时候,农夫制止了他,并说:“朋友,请别赶走它。正因为有了这只虻,这匹瘦弱的老马才能一直不停地动着,并且出色地完成它的工作。

你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1.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温暖,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友善、父母的关怀、朋友的帮助……都让我们如沐春风,请你以“你的 温暖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填入合适的词语补全题目;(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3)字数不少于700字;(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抒发真情实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