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沸点为38.4℃.制备溴乙烷的一种方法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实际通常是用溴化钠与一定浓度的硫酸和乙醇反应.某课外小组欲在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如图,实验操怍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80%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溴化钠粉末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请问答下列问题.

(2)装置A的作用是 ____

(3)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则有SO2生成,同时观察到还有一种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分子式是  ____ .

(4)反应结束后,得到的粗产品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____ (填写上正确选项的字母).a.稀氢氧化钠溶液  b.乙醇c.四氯化碳

该实验操作中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____(填仪器名称).

(5)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溴乙烷,可继续用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无水CaCl2,然后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 (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a.分液 b.蒸馏 c.萃取

(6)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不能直接向溴乙烷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来检验,其原因是 ____.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  ____(按实验的操作顺序选填下列序号).

①加热    ②加入AgNO3溶液   ③加入稀HNO3酸化   ④加入NaOH溶液.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11 11: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H3CH2OH+HBr\u2192CH3CH2Br+H2O,\u51b7\u51dd\u56de\u6d41,Br2,a,\u5206\u6db2\u6f0f\u6597,b,\u6eb4\u4e59\u70f7\u4e2d\u4e0d\u542b\u6709\u6eb4\u79bb\u5b50,\u2463\u2460\u246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