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由于社会需求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企业条件千差万别,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错综繁复,任何国家机构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和迅速适应这些情况。如果全民所有制的各种企业都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和管理,那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压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这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应当
A.改变原来单一的所有制形式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加强国家机构对企业的管理D.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4-08 11:4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两表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980~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反映出深圳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就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3)据材料三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材料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同类题2

解析经济。
曾经,中国消费者在日本、欧美各国疯狂扫货的新闻让有识之士陷入沉思,也一度让中国品牌或多或少有一些尴尬。
材料一 示例一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沉重打击了沙皇俄国的嚣张气焰,充分暴露了俄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腐败和落后状况,成为俄国从强势地位走向衰败的重要标志。战争中,俄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指挥能力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英法联军。由于缺少铁路,俄国调动军队和给养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英法。而工业发展的滞后导致俄国海军只能以木帆船与英法军队的铁甲舰对抗。
示例二1921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俄国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为14亿卢布,只及战前的13.8%。
同年的煤和铁的产量分别是870万吨和12万吨,为1917年的28%和4%。
示例三当今中国经济工业已经占绝对主导地位,农民的历史地位不可避免地要下降。农民,小农知识分子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不接受这样的历史变化。
中国工业化被小农思想阻滞,甚至异化。工业化思想,社会化大生产在中国受排挤。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工业也被迫小农化,“责任田化”,小块化。
中国一些改革将现代企业改革为,按照小农思想的要求,搞“责任田”,划小,分到个人,实现承包单干。工业经济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经济,非要把中国工业经济变成小农式的责任田,割裂现代工业经济的社会性,联系性,这种做法错误,最终会导致经济失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不同时期中俄两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概括两国解决上述问题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归纳推动工业发展的相同做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