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寨卡病毒能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巴西卫生部门确认,2015年以来巴西新生儿小畸形病例激增,与孕妇受蚊虫叮咬感染寨卡病毒有关,且目前尚无相关疫苗。
材料2:疫苗含有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可供淋巴细胞识别的特征,又失去了杀伤力。一般来说,疫苗需要在8℃以下条件储存,故在疫苗运输和储存中要配备很多专业设备,如冷库、冷藏车、冰箱、冷藏背包等。若上述“冷链”断了,疫苗中的病原体成分会失活失去某些识别特征。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寨卡病毒属于________ 。
(2)专家建议:孕妇应避免前往疫区,减少与蚊虫的接触。该项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
(3)注射有活性的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保存不当失活疫苗注入人体后,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原因是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0-02-12 04: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
(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
(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④过敏反应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同类题2
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同类题3
2015年,我国某研究团队研发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使用该疫苗三次比仅使用一次或两次效果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使用时,所用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相当于抗体
B.第二次使用时,B淋巴细胞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C.第一、二次使用疫苗时,人体内不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第三次使用后,人体内更多的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同类题4
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AIDS)的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是传染源
B.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李华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过,但没有患流感,说明李华对流感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D.给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属于计划免疫
同类题5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非特异性免疫 ②特异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计划免疫.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人、健康与环境
人体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