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儿防老”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超生现象比城市更加普遍。对于不符合生育政策的生育要处以一定的罚款,必须按照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費。“二孩″政策放开后,全国30个省份修改了计生条例,20余省明确了社会抚养費的征收标准,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第三个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居民,按照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应对( )
A.人口老龄化问题B.劳动力短缺状况
C.城市人口大量减少D.民众就医困难问题
【小题2】对我国当前人口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征收社会抚养费没有地区差异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C.农村地区家庭可以自由生育
D.生育两个以上子女都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1 07: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中国人口金字塔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二: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催生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三: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1)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A低谷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 (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5)(单选)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负增长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材料2:我国未来五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__型,今后我国人口总数将维持________趋势,在此过程中将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人口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3)材料4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发展趋势?此现象产生的后果有(  )
A.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
B.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传统落后观念影响
C.危及社会安定
D.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