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憔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两个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及两个量杯。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木板上铺上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相同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量杯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量杯中沉积物的数量差异。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图甲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